复旦脑转化院为云南学子定制“脑科学之旅”,显微镜下播种科学梦

发布时间:2025-08-11 17:25  浏览量:1

摘要:沪滇携手促振兴 民族团结一家亲

“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会做各种梦”“自我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做过一件事情但事后想不起过程是怎么回事”……8月10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内,云南学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向舒友生教授和倪金飞青年研究员,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得到科学家的真诚回应。引人入胜的神经系统入门、有趣的四组科学实验、别开生面的科普分享,当天一连串的科普活动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种下科学的种子。

据悉,“沪滇携手促振兴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由上海市交流办主办,中智关爱通与劳动报社共同承办,30名来自云南巧家县的学生年龄相仿,对科学探索充满好奇。

为了招待好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在准备工作上下足了功夫,将顶尖实验室转化为趣味课堂,精心设计了一场“脑科学之旅”,众多学生老师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确保每位孩子获得充分的关注与引导。刘熹博士负责开场讲座,她精心设计讲座内容,“小朋友们知道章鱼有几个大脑吗”“该怎么保护我们聪明的小脑袋”……讲座内容由浅入深,不仅涵盖了神经科学的基础入门,更将健康生活的小知识巧妙融入。

值得一提的是,整场科普活动内容均是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为孩子们策划的“定制款”。“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接待来自外省市的学生。”肖宇婕博士表示,他们特意准备了四组实验操作,尽可能丰富科普的形式。显微观察可以研究人的脊髓切片、小鼠的视网膜结构、猴脑的皮层结构,成为了一些孩子初次接触科研仪器的机会;观察人脑模型了解脑部功能区分布,观察鼠脑标本进行对比,科学的概念在孩子们的亲身体验中变得可触可感。这也是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服务社会、践行教育公平的深刻诠释。

“定制化”体现在了活动的细枝末节,倪金飞青年研究员的科普讲座从云南人熟悉的“毒蘑菇”案例切入,巧妙融合地域元素与科学新知,瞬间拉近了孩子们与复杂研究的距离。

活动时间虽短暂,但让孩子们与科学星辰大海的距离不再遥远,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火种。巧家县第三中学王浚源说,“生动的语言、有趣的课堂、详细的知识、亲切的行动让我对未来又增添了一份期望。”感谢信里,几名孩子们写下真诚的心愿——“很期待未来能踏入这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