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老字号如何让乡愁变“顶流”?

发布时间:2025-08-11 17:35  浏览量:2

前不久,第七批“福建老字号”名单公布,“天福”“金门高粱酒”“马祖酒厂”“翁财记”“正新”“大富翁”6个台湾品牌上榜。这是台湾品牌首次加入“福建老字号”大家庭,也是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又一举措。

台企“遇上”大陆老字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台湾品牌拿到老字号金字招牌,对两岸交流有何意义?同等待遇政策下,台企如何“圈粉”年轻一代?

台商有个老字号梦

“我这辈子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所有门店有朝一日能够挂上老字号的招牌!”漳浦县盘陀镇草木葳蕤,茶香四溢,李瑞河品了一口乌龙茶,道出深藏心底多年的愿望。

台商李瑞河正在品鉴新茶,精选名优茶样。

天福,一个享誉世界的茶品牌。20世纪90年代初,在台湾几近破产的李瑞河花甲之年冲破阻力,毅然回到祖籍地漳浦再创业,投资创办了“天福茗茶”。30多年来,爱国爱乡爱茶的李瑞河,抱着做百年老店的决心,将天福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让茶香飘向世界。

在天福的茶园中,游客在体验采茶乐趣,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采访中,李瑞河回忆了一件往事。当年,天福茶业步入正轨后,门店一度进驻北京繁华的商业地标——前门大街,这里是无数企业都想安营扎寨的宝地。可是,后来的一次街区调整,这里成了“中华老字号”的聚集地,“天福不是老字号,只能灰头土脸地退出来,所以我做梦都想抱上老字号”。

这不只是李瑞河一个人的梦,更是万千台商的共同梦想。

翁财记,一个承载着两岸情缘的炒货品牌。翁财记的故事始于1951年,创始人翁明财最初是从事干粮杂货买卖的批发商,在桃园成立了瓜子行,后更名为翁财记,逐渐成为台湾瓜子类第一品牌。

在台企翁财记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分装瓜子。

翁英敏告诉记者,1991年来到福州后,家族三代始终坚守“宝岛风味”,希望接力创业做成百年老店,让台湾炒货走进千家万户。“每个心怀梦想的台商,谁不想拿到老字号?”

老字号,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在消费者心中却是千钧重,它不仅是情怀、乡愁、烟火气的代名词,也是民族技艺和商业道德的具象化呈现。“福建老字号”一般是指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者服务,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在不少台商看来,诸多大陆企业之所以能历经市场大浪淘沙,摘得“福建老字号”乃至“中华老字号”桂冠,靠的是过硬的品质、传承的技艺、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过去老字号这顶桂冠只对大陆企业开放,于是,老字号成了台商遥远的梦。

“大陆老字号的吸引力,来自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机遇。台企入选老字号,会跟大陆的老字号企业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携手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表示,很多台湾老品牌早就有申请老字号的想法,希望借此得到新发展、更上一层楼,只是两岸开启交流往来尚不满40周年,不满足在大陆“品牌创立时间在50年以上”这一门槛,故而一直跟老字号无缘。

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台企申报“中华老字号”。不久,福建出台实施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在闽台企和金门、马祖企业参评“福建老字号”“中华老字号”。

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非常高兴,老字号是殊荣,更是责任!不但让我们圆了梦,更坚定了我们扎根福建的决心。两岸融合发展好处多多,大陆始终是台商台企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得知入选“福建老字号”的喜讯,年过九旬的李瑞河非常开心。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壮大老字号队伍,推动我省老字号创新发展,经台资企业申报、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流程,省商务厅决定将首批6家台企认定为第七批“福建老字号”,分别是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商标“天福”)、福建翁财记食品有限公司(商标“翁财记”)、金门酒厂(厦门)贸易有限公司(商标“金门高粱酒”)、马祖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商标“马祖酒厂”)、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商标“正新”)、福州亚湾文具有限公司(商标“大富翁”)。

台商翁英敏在展示翁财记的新产品。

台商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离不开同等待遇政策的落实落细。

“台企申报‘福建老字号’,其在台湾地区的经营时间可纳入品牌字号创立年限的计算范围,这是一大创新。”作为“福建老字号”评审专家的郑云坚认为,台企获评“福建老字号”是首创性的对台融合发展成果,凸显了福建正日益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身为品牌爱好者的台青陈佳轩,看到从小陪自己长大的台湾品牌成为“福建老字号”,“感觉两岸的距离更近了,也加深了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他希望入选台企能够以全新姿态“圈粉”年轻一代,掀起国潮消费新浪潮。

“这些台企都是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民族品牌,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和乡愁,还是传中华文化、展示文化自信的纽带。”陈佳轩认为,有了金字招牌,台湾品牌定会焕发新活力,“出圈”走红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相比“出圈赶潮”的不确定性,老字号带来的舞台显然更大。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台湾品牌获评“福建老字号”后,下一步将组织老字号嘉年华、品牌文化节及相关主题展会和促消费活动,助力台企更好拓展大陆市场。此外,还将优先推荐这些台企参评“中华老字号”,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让台商台企在共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利益更多、福祉更实。

“在品牌、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领域,老字号带给台企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郑云坚说,品牌的背后是文化,老字号产品往往代表了所传承的独特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就像“天福”背后是茶文化、“金门高粱酒”是酒文化、“翁财记”是饮食文化,这些产品有了老字号光环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享受政策红利的翁英敏已经在产品外包装印上“福建老字号”的标识,醒目的字样让他信心满满。“老字号蕴含着特色文化,对消费者有很大吸引力,就像瓜子是年味儿的代表,背后是两岸年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只要坚守好技艺、传承好文化,就能赢未来!”

让老字号成为常青树

老字号的价值在“老”,出路在“新”。新,在何方?

一杯“酱香拿铁”曾风靡一时,成为两岸年轻人的新宠,也让陈佳轩看到了老字号背后“年轻的心”。“老字号常青,关键是放下架子,走进生活,尝试做些年轻化、有网感的产品。”

向“新”,天福已经在路上。走进天福茗茶门店,珍珠奶茶、绿茶冰淇淋、茶叶蛋等卖得火爆,变成年轻人晒“朋友圈”的主角。李瑞河说,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但不能倚老卖老,天福创新推广新式茶饮、开设复合店、打造“天福茶爷爷”文创IP等,拉近了茶文化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跨界、联名、打造IP……近年来,在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的推动下,不少老字号动作频频,把情怀的老酒装进时代的新瓶,使品牌变得年轻、时尚,充满活力。

天福茗茶。

台企摘得老字号后,如何紧跟时代步伐乘势而上?两岸老字号品牌如何携手壮大民族经济?成为摆在两岸业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日前,翁财记与京东签订合作协议,希望借助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让年轻人在网上也能“一品翁财记,乐享台湾味”。同样地,金门高粱酒、马祖酒厂、正新、大富翁等台湾品牌也在加快求新求变步伐,通过优化产品与服务、品牌形象的迭代,充分挖掘老字号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或服务,不断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从历史中来,到生活中去,是老字号焕新的重要手段。”翁英敏透露,下一步翁财记会在闽台融合上多创新,“比方说,马尾、连江等地水产资源丰富,我们会结合台湾风味和美食工艺,研发包装卤味、常温预制菜,吸引更多年轻人”。

老字号成为常青树,离不开守正创新四个字。守正,守的是老技艺、老味道,这也是老字号的根,它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式美学、中国创造。创新,则需要老字号在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再在新场景、新体验中推陈出新。

“两岸企业特别是老字号品牌之间,在跨界合作、触网上新、联名文创、直播营销、视频传播等领域,存在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新空间。”郑云坚以天福举例,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新茶饮品牌备受年轻人青睐,全聚德、聚春园等餐饮老字号也在花式“圈粉”,天福作为老字号茶企,可以跟它们合作开发联名款茶饮、茶餐,也可以提供茶叶原料,在两岸共同市场中实现互利共赢。

在天福的茶园,游客正在体验采茶乐趣,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年轻人喜欢通过老字号了解一个城市、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所以,老字号要做年轻人喜欢的包装,用年轻人喜欢的设计,走年轻人觉得好玩的营销,这种跨界就是流量密码。”陈佳轩说。

在他看来,台企老字号的“破圈之道”,在于产品设计要“好玩”,金门高粱酒、马祖酒厂可以跟大陆潮牌合作,推出限量版酒瓶,年轻人会为了包装而收藏;营销要接地气,在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推出“老字号冷知识”动画,像天福的茶树种在哪里、马祖老酒为啥放坑道,还可以发起“老字号新吃法”挑战,像翁财记瓜子有几种吃法,带动消费者成为传播者;场景要“融入日常”,像天福的奉茶吧、大富翁的游戏棋,设计“老字号秘方”剧情,让年轻人在互动体验中“种草”。

总之,无论是“中华老字号”还是“福建老字号”,台湾企业、台湾品牌都不应该缺席,因为两岸融合发展是民心所向,携手拼经济是大势所趋。当两岸企业携手擦亮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守护的正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乡愁记忆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