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启智,共探新知丨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在青岛正式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11 18:12  浏览量:1

2025年8月9日,“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在青岛正式开幕!沙龙继续秉持“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宗旨,汇八方同道,聚四海真知,以主旨报告与热点辩论交织的多元形式,聚焦乳腺癌新辅助、辅助和解救治疗等诊疗策略,并就人工智能技术、分子诊断、分层诊治等热点问题展开纵深研讨。为领略学术风采,体会思辨真义,现将会议首日精华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开幕致辞

会议主席、CSCO候任理事长、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向自天南地北汇聚青岛的同道致以热烈欢迎,指出北方沙龙多年来始终秉持“学习吸收、创新提高”之初心,赓续“东南西北、古今中外、春夏秋冬、男女老少”的开放传统,搭建了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愿各位参会同道在浓郁学术氛围中碰撞智慧、凝练真知、满载而归,携手再启乳腺癌诊疗新篇章。

主题报告

在会议首个主题报告环节,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受邀共同担任主持。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金春林主任在主题报告“创新药国谈准入与落地政策思考”中指出,目前新药的医院准入需求日益迫切,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与创新药医保谈判持续推进。简要回顾了创新药国谈准入与落地的概况,梳理了国家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举措,剖析了政策要求与地方落实程度差异背后的多重因素,并从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会药房、商业保险四个层面给出多项政策建议以及务实良方,为乳腺癌创新药更快惠及患者指明方向。

接下来的主题报告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和安徽省肿瘤医院潘跃银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澳门理工大学檀韬教授以“多模态模型评估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人工智能辅助乳腺钼靶检查、超声、MRI等多模态影像精准诊断方面的最新成果,并介绍了整合研发的多模态治疗反应预测系统。该系统可整合影像、病理、分子分型、临床及动态治疗等多源数据,在新辅助治疗早期精准预测多种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疗效和生存结局,助力医生优化方案、减少非必要手术,为乳腺癌精准诊疗提供了可靠的个体化决策推荐。

免疫治疗专场

本环节由江泽飞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运江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主题发言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热点问题

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在“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热点问题”主题发言中,围绕铂类化疗、新辅助免疫治疗以及ADC药物的地位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对比了PEARLY、NRG-BR003等研究结果,指出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含铂化疗新辅助治疗优于辅助治疗。通过对CamRelief研究的解读,明确含铂化疗方案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TNBC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此外,报告还对NeoSTAR研究进行了解读,指出戈沙妥珠单抗(SG)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早期TNBC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思辨TNBC新辅助免疫联合的优选方案——TP-AC/TP*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宝良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蜀教授围绕“TNBC新辅助免疫联合的优选方案应选择TP-AC还是TP*6?”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郭宝良教授结合CSCO指南、NCCN指南等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优先推荐,梳理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成果,并从临床研究与实践的可操作性出发,推荐TP-AC方案。刘蜀教授则推荐TP*6方案,给出四点理由:一是疗效足够,免疫联合TP方案非劣效于TP-AC;二是免除蒽环后毒副作用更小,安全性优先;三是用药周期短,给药方式便利,患者依从性高;四是免疫时代,TP方案对化疗的降阶应用符合精准趋势。

接下来的学术环节由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王涛教授受邀共同担任主持。

主题发言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指南共识和争议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带来了“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指南共识和争议”主题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对于晚期TNBC系统治疗,标志物精准化免疫靶向和新型ADC开启了治疗的全新模式,但基于研究背景关键临床试验中代表性不足和尚未满足临床需求仍存在争议。报告详细剖析了免疫联合策略选择、早期复发患者优选联合方案、免疫治疗的升级换代、破除免疫耐受、人群筛选以及ER低表达患者的免疫治疗可行性等热点问题,并着重强调乳腺癌的免疫治疗需精准识别、精准定位、精准发力。

思辨TNBC解救治疗免疫联合的优选方案——化疗/ADC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冀学宁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宋玉华教授围绕“TNBC解救治疗免疫联合的优选方案应选择化疗还是ADC?”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冀学宁教授认为,化疗仍是基石,与免疫治疗具有协同效应;KEYNOTE-355研究和TORCHLIGHT研究的证据成熟且充分,并已获得指南一级推荐;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化疗具有良好的可及性,因此推荐化疗方案。宋玉华教授则推荐联合ADC药物,理由在于ADC药物相比于化疗具有更丰富的途径激活免疫系统,能更好地协同增效;多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支持ADC药物疗效优于化疗,且安全性更好;目前,大量免疫联合ADC的研究正在开展,未来有望提供更丰富的数据。

靶向HER2专场

靶向HER2专场的首个学术环节由河南省肿瘤医院崔树德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担任主持。

主题发言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热点问题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马力教授在“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热点问题”主题发言中提到,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已从传统的“标准化疗+靶向”模式,迈向“精准升阶梯+新型药物时代”。在新辅助治疗方面,治疗策略聚焦于降阶梯(去蒽环类、卡铂、化疗和减疗程)与升阶梯(联合免疫、新型ADC药物);在辅助治疗方面,则聚焦于降阶梯与TKI强化治疗。报告强调通过多维度标志物精准分层人群,避免“一刀切”式治疗,将患者生活质量纳入治疗决策核心,并通过真实世界研究与长期随访验证新型策略的疗效和安全性。

思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优选方案——TCbHP/其他方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傅芳萌教授围绕“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优选方案应选择TCbHP还是其他方案?”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齐晓伟教授倾向TCbHP方案,指出TCbHP长期以来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金标准”,循证丰富,安全可控,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数据俱佳,不耽误手术时机,能够充分发挥新辅助降期手术的作用。傅芳萌教授则认为,TCbHP并非指南和临床试验的唯一优选方案,如今大型III期neoCARHP和HELEN006降阶新辅助方案已成为高危HER2+乳腺癌的优选。未来个体化探索降阶梯治疗以及ADC等新药探索中,TCbHP可能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方案。

思辨HER2阳性新辅助疗效欠佳,后续治疗——继续原方案/更换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围绕“HER2阳性新辅助疗效欠佳,后续治疗应继续原方案还是更换方案?”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陈占红教授认为影像学评估的疗效不佳并不一定等同于真正的疗效不佳。完成足疗程的新辅助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ORR和pCR。此外,通过足疗程的新辅助治疗测定药敏,可以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因而主张坚持原方案。葛睿教授则主张更换方案。由于肿瘤异质性,势必有部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面临新辅助治疗不佳的困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建议,对于4个周期评估无应答的患者,应考虑更换方案并密切评估。如何更好地评判疗效以及如何利用标志物精准制定一贯而终的治疗方案,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接下来的学术环节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莫雪莉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主题发言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严颖教授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主题发言中,详细梳理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路径,特别关注了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以及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兼顾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等热点问题。随后解读了二线及后续治疗的相关重要临床研究结果,探讨了针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脑转移的分类施治方案,以及新型双抗HER2 ADC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报告还汇总了当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的整体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思辨曲妥珠单抗经治人群,一线治疗的首选——THP/TKI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晁腾飞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李薇教授围绕“曲妥珠单抗经治人群,一线治疗的首选是THP还是TKI?”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晁腾飞教授主张在曲妥珠单抗经治人群一线治疗首选使用THP,并从THP方案的“生存获益有格局”、“生存质量有保障”、“作用机制有内涵”、“全程管理有把握”以及“个体决策有灵动”五维层面阐述了支持理由。李薇教授则选择TKI药物,从联合机制角度,通过大小分子联合,可实现胞内外协同抑制HER2信号通路;从循证医学角度,PyHT方案具有PFS/OS双获益,在早期H经治患者中获益更显著;从安全行角度,腹泻可预防、易管理。

思辨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ADC/其他方案

河南省肿瘤医院律慧敏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丽娜教授围绕“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是ADC还是其他方案?”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律慧敏教授主张选择ADC。她指出,ADC药物通过多重机制可有效克服耐药,其临床研究数据及人群特点为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也进一步验证了ADC的疗效和安全性。张丽娜教授则支持在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选择TKI治疗。她强调,TKI药物有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和指南推荐,其安全性良好,且口服药物用药便捷,患者依从性更高。

至此,会议首日的精彩议程暂告一段落。数十位乳腺癌领域专家学者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了乳腺肿瘤诊疗的热点与难点,展现了学术探索的无限热情与追求卓越的不懈努力。次日,精彩还将继续,会议还设置了内分泌治疗专场,并将针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组织专家讨论。中国医学论坛报将持续关注会议动态,敬请期待!

撰稿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