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香、驱蚊液、驱蚊贴……怎么才靠谱?七问七答,教你科学防蚊
发布时间:2025-08-11 18:36 浏览量:2
广东近期报告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携带该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 “花斑蚊”)叮咬,因此防蚊灭蚊是关键。
为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市爱卫办、市健康促进中心带来“蚊虫防控”系列问答科普推文!今天我们聊一聊化学防蚊产品!
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权威机构推荐的有效驱蚊成分主要有四类:
避蚊胺是目前公认最有效、作用时间最长的驱蚊成分。它不仅对蚊子,对蜱虫、跳蚤等多种“不速之客”都有效。孕妇可以使用,但最好不要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
派卡瑞丁:一种植物来源的化合物,对蚊、蜱和沙蝇有效。无色无味,对皮肤刺激性小,驱蚊效果与避蚊胺相当。
驱蚊酯:有短效驱蚊效果,总体不如避蚊胺和派卡瑞丁。
柠檬桉叶油:从柠檬桉树叶中提取,有独特的柠檬味,对蚊、咬蝇和蚋有效。不建议用于3岁以下儿童。
选择驱蚊产品时,关注成分,同时查看是否具备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且包装上应标示相关信息。
驱蚊液或驱蚊喷雾药效结果分A、B两级,A级有效保护时间应≥6小时,B级有效保护时间应≥4小时,达不到B级标准则属于不合格产品。
根据在户外停留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浓度。以避蚊胺为例,浓度在10%-35%的产品适用于大多数日常情况。10%的避蚊胺大约能提供2小时的保护,而24%的浓度则能保护约5小时。
使用直接接触皮肤的驱蚊产品时,留意是否刺激皮肤。出现刺激或过敏症状要停止使用。婴幼儿使用注意选择婴儿专用型,最好不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2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建议使用任何化学驱蚊产品。
蚊香有多种选择,如盘式蚊香、液体电蚊香等,都对驱蚊有较好的作用。只是它们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
盘式蚊香利用高温燃烧作用,将蚊香中的杀虫剂缓缓释放到空气中,驱蚊效果优于杀蚊效果。
由于盘式蚊香需要燃烧,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和微小颗粒物,可能刺激呼吸道,不适合在密闭空间长时间使用。
购买时应尽量选择无烟型,建议傍晚时分使用,点燃前关闭门窗,点燃后人离开,2小时后熄灭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关闭纱门纱窗)。
电蚊香液利用毛细管原理,通过持续加热稳定释放杀虫剂物质,可连续使用。
但建议经常性通风使用。密闭门窗点燃30分钟后,安装纱门纱窗且通风良好的房间应开窗通风,在通风较差的房间,特别是空调房内,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增加健康风险。
此外电蚊香液使用电源,需要关注用电安全。
无论购买哪一种,都需要关注有效成分且产品合格,点燃时尽量远离头部,以减少吸入释放的物质。
杀虫气雾剂是快速杀灭室内蚊虫的“利器”,主流有效成分通常为拟除虫菊酯类,在使用时须讲究方法,以确保效果与安全。
使用前,将食物、餐具、宠物鱼缸等盖好。使用时可佩戴口罩等安全防护用品。喷洒时对准目标,轻摁喷头一下即可,不必狂喷,既浪费杀虫剂,又对环境和健康无益。
当房屋蚊虫很多时,请关闭门窗,其他无关人员和宠物离开室内,做好防护后站在室中央,喷头向上与地面呈45度,转身360度喷洒一圈,然后关门离开。待半小时到一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关闭纱门纱窗)。
购买杀虫气雾剂时应选择合格产品,并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使用。杀虫气雾剂属于易燃易爆品,必须远离火源和高温环境,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阴凉处。
防护范围有限。
空间驱蚊剂是将驱蚊成分挥发到空气中,在一定空间内形成保护屏障,减少人与蚊虫的接触。
驱蚊手环和驱蚊贴作为一种气味释放装置,驱蚊效果与驱蚊成分的挥发速率密切相关,而且覆盖面积有限,如果不是全身戴满,效果会大打折扣。
遵循“科学选购、规范使用、安全储存”的原则,即可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务必购买包装完整、标有农药登记证号等“三证”齐全的正规产品(驱蚊产品属农药管理范畴,其登记证号一般以WP开头)。注意选择该人群适用产品。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涂抹驱蚊液时先喷在手掌上,然后再均匀涂抹到脸、脖子、手臂、腿部等所有未被衣物遮盖的皮肤上,注意避开眼、口、鼻和伤口。如不慎入眼,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并及时就医。
所有化学防蚊产品都应存放在儿童和宠物无法触及的阴凉干燥处。气雾剂等压力罐要远离火源和高温。
建议做好环境清洁,同时配合物理防护措施(如纱门纱窗、蚊帐、长袖衣裤),以达到最佳防蚊效果。
还有实用科普视频!
建议没有WIFI也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