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港股IPO:海西新药、海清智元、均胜电子3家递表,双登股份通过聆讯
发布时间:2025-08-11 19:12 浏览量:1
据港交所披露,上周(8月4日至8月10日)共有3家公司递表,1家公司通过聆讯;另有2家公司招股,1只新股上市。
3家公司递表
1)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西新药”)
8月6日,海西新药向港交所主板递表,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介绍,海西新药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集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于一体,具备在研创新药的管线。公司在中国最大、增长最快的治疗领域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及管线,目前已就14款仿制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并建立拥有四款在研创新药的管线,成为中国制药行业的主要市场参与者。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截至5月31日止五个月,海西新药收益分别约为2.12亿元、3.17亿元、4.67亿元、2.49亿元人民币;同时,期内利润分别约为0.69亿元、1.17亿元、1.36亿元、0.9亿元人民币。
2)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清智元”)
8月6日,海清智元向港交所主板递表,浦银国际融资、民银资本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介绍,海清智元是一家中国领先的多光谱AI技术企业,依托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领域的自研技术,提供能够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的物理信息的产品及服务,该等产品及服务包括多光谱AI模组、多光谱AI感知终端以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收入计算,2024年中国多光谱AI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前五名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约10.9%,其中,海清智元的市场份额约为3.5%,在中国多光谱AI行业中排名第一;同时,海清智元以6.6%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嵌入式多光谱AI模块行业中排名第三,以11.8%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一。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3个月,海清智元实现营收约人民币2.25亿元、1.17亿元、5.23亿元及8242万元;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93万元、-1841.3万元、4041.2万元及1414.4万元。
3)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均胜电子”)
8月7日,均胜电子向港交所主板递表,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介绍,均胜电子是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汽车零部件行业关键领域(主要为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的先进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业务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于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排名第四十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公司是中国和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供货商。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截至4月30日止四个月,均胜电子分别录得收入约为497.93亿元、557.28亿元、558.64亿、197.09亿元人民币;同期年度利润分别约为2.33亿元、12.40亿元、13.26亿、4.91亿元人民币。
1家公司通过聆讯
1)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双登股份”)
8月10日,双登股份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建银国际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介绍,双登股份是大数据及通信领域能源存储业务的领先企业,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储能电池及系统。凭借对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电力储能等领域储能客户十余年的服务经验,双登股份充分受益于大数据时代带来的行业增长机遇。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截至五月三十一日止5个月,双登股份录得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0.72亿元、42.60亿元、44.99亿元、18.67亿元;同期,年内溢利分别为人民币2.81亿元、3.85亿元、3.53亿元、1.27亿元。
2家公司招股
1)银诺医药-B(02591.HK):2025年8月7日至2025年8月12日招股。公司拟全球发售3655.64万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每股发售股份18.68港元。每手200股,预期H股将于2025年8月15日(星期五)上午九时正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基石投资者方面,公司此次引入包括骏昇、迈富时、由晶泰控股控制的基金Ginkgo Fund以及邓海峰、黎慧凤五家基石投资者,按发售价认购总金额为1000万美元。
2)中慧生物-B(02627.HK):2025年7月31日至2025年8月5日招股。公司全球发售33,442,600股H股,最终发售价每股12.9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3.83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股份数目11.95%,获认购4,007.64倍,进而成为今年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的超购王。公司将于2025年8月8日(星期五)上午九时正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基石投资者方面,中慧生物引入嘉兴鑫扬及华泰资本投资作为基石投资者,同意可按发售价购买有关数目的发售股份,认购总金额为1300万美元(约为1.02亿港元)。
1只新股上市
1)东阳光药(HK:06887)
2025年8月7日上市,当日收盘价59.90港元/元,涨跌幅4.17%。
注:东阳光药采用的是「合并私有化+介绍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东阳光药通过整合港股上市子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HK)实现了整体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与募资,完成整合后以股票代码“06887.HK”挂牌交易。
上周重要港股资讯
1)年内港股募资近1300亿港元,港交所IPO新规落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8月1日,港交所就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文件刊发咨询总结(以下简称“新规”)。新规于8月4日正式生效。
新规的优化主要涉及三项内容:在首次公开招股市场方面,建簿配售部分的最低分配份额由原建议的50%下调至40%;同时,允许新上市申请人选用机制A或机制B,作为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的分配机制;在公开市场规定方面,调整了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的有关规定。
今年以来,随着港股市场回暖与政策的支持,港股IPO市场火热。
截至7月25日,2025年已有52家公司登陆港股上市,接近2024和2023年全年的75%。一个新趋势是,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目前已有包括美的集团、宁德时代与恒瑞医药等13家A股龙头企业登陆港股,后续更有超过50家A股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融资规模方面,今年港股IPO首发募集资金已达1273.6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新高,接近过去两年的总和(2024年877.4亿港元与2023年462.9亿港元)。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IPO表现优异,但仍需与时俱进。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镟表示,香港交易所希望透过这次改革,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的稳健性,并且平衡各种不同类型的本地及国际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的需求。
2)港投公司已投项目超100个 10余家公司已经或准备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据证券日报网报道,8月10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截至7月底,注册香港本地公司总数逾150万家,注册非香港公司逾15000家,两项数字均创历史新高。自2023年1月份至今年7月份,投资推广署已协助1333家企业在香港开设或扩展业务,引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并创造逾19000个新增职位。
同日,李家超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施政·再报告》短片中提到,不少外资企业在香港找到商机开店并不断扩张;也有不少内地企业信赖香港能力,联合香港专业团队共同探索海外新兴市场。
另外,8月10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称,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以下简称“引进办”)至今共引进了84家从事前沿科技的重点企业,预计未来数年它们会为香港带来约500亿港元的投资,创造超过20000个职位。
他提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公司”)作为香港特区政府的“耐心资本”,除了聚焦培育本地的初创和企业,也致力于利用其国际和区域网络,发掘和投资内地和海外的优秀团队和优质企业,鼓励它们来港落户扎根。目前,港投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而当中有超过10家公司已经或准备递交在香港上市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