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未来产业新政:聚焦六大领域,打造全球新质生产力高地

发布时间:2025-08-11 18:20  浏览量:2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以数据要素为驱动、场景开放为抓手,重点布局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旨在构建未来产业全周期投入体系,推动北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构建未来产业基础设施

作为全国首个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北京已建成六大核心能力,包括全网智能检索、跨链跨域数据交付控制等,并上架4500余个数据产品,覆盖医疗健康、数字金融等18个行业领域。政策特别强调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基因技术等领域建设高质量数据集。例如,清华大学发布的EmbodiedCity数据集通过3D模拟技术还原真实城市环境,为具身智能提供训练与评估平台;斯坦福大学的MARPLE数据集则聚焦家庭场景的多模态推理能力测试。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彭雪海透露,北京已汇聚超7000亿条公共数据,形成2400余条治理规则,并开放1.8万个无条件数据集,为未来产业创新提供“燃料”。

场景开放:从实验室到城市应用的“全周期孵化”

北京将发挥超大城市“场景孵化器”功能,聚焦城市交通、医疗健康、绿色能源等领域开放一批标杆场景。例如:

城市交通:北京公交优化常规公交网络,实现“医景商”场景覆盖率达99%,并开通11条通医线路、24条通游专线,试点双层观光巴士与夜景观光线路。医疗健康:湖北省创新病理数据开发模式,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远程诊断,使基层病理服务可及性提升至92%,年节约医保基金超5800万元。绿色能源:山东省在高速公路部署AI检测系统,事件检测准确率达95%,97%以上事故在1小时内处理完毕。

针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量子信息等领域,北京将加强新场景谋划,推动“技术研发与商业应用同步”的创新范式转变。北京亦庄发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政策尤为引人注目,通过数据券、二次开发社区支持等措施,吸引全球首个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落地,并配套建设机器人中试产线与4S店新业态。

六大领域技术突破:从标准制定到商用落地

6G通信:中国搭建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试验网,验证4G/5G链路具备6G传输能力;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发射入轨,开启“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验证。3GPP正式批准6G LOGO,标志着标准化进程进入实质阶段。量子信息:工信部明确强化量子通信关键技术突破,北京加速量子信息领域专利池建设,推动量子密钥分发等技术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在北京实现拟人奔跑,北京亦庄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开放高端制造、教育教学等九大场景资源。

政策创新:投融资、人才、空间全链条支持

为破解未来产业“高风险、长周期”痛点,北京推出16条创新举措:

投融资体系:市区两级政府基金、国企基金加大未来产业投入,容忍正常投资风险,探索“拨投结合”模式支持原创颠覆性技术项目。人才引育:对优秀青年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保障,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人员兼职创业制度,保留编制与职称评聘资格。空间支撑:盘活老旧厂房、低效产业用地,建设未来产业育新基地,预留技术升级弹性空间,打造产城融合的产业空间。

全球视野:北京方案的世界意义

根据《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北京2025年将重点培育20个未来产业,包括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并加快6G实验室、低空技术创新先导区建设。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栾婕指出,北京通过“一地创新、全国复用”模式,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可复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