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特别报道丨今年以来超230名基金经理离任 “公奔私”热再度升温

发布时间:2025-08-11 19:34  浏览量:1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詹钰叶

申万菱信基金王剑、浙商证券资管叶方强均于8月11日宣布“清仓式”卸任,至此年内离任基金经理人数达到231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1人。今年“奔私潮”升温,部分离任的知名基金经理选择奔赴私募机构。

申万菱信基金8月11日公告称,因“个人原因”,基金经理王剑卸任申万菱信智能生活量化选股混合型发起式、申万菱信沪深300优选指数增强发起、申万菱信量化小盘股票(LOF)等全部在管产品,且无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同日,浙商证券资管公告,因工作调整,基金经理叶方强卸任旗下唯一一只产品浙商汇金新兴消费混合,同样无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

今年以来公募行业出现基金经理离职小高潮。据同花顺数据,至8月11日记者发稿时止,今年以来108家公募机构的231名基金经理离职,创下近年新高。其中,永赢基金、申万菱信基金、信达澳亚基金等8家机构的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超过5名。

离任的公募基金经理中,有不少选择了私募。例如,翟相栋日前因个人原因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有消息称他正在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下一站可能加入高瓴资本旗下二级私募的瓴仁投资。招商基金表示,基金经理变更是公司基于整体投研团队长远规划、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及产品管理的切实需求做出的正常调整。业内有传闻称,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与周海栋在今年上半年离职后,“公奔私”的选择均是瓴仁投资。7月,安信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张翼飞因个人原因离任旗下所有产品基金经理一职,彼时多位知情人士表示他或将转战私募领域。

与早年公募人士“另起炉灶”创办私募相比,今年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更倾向于选择加入私募机构。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中,拥有公募从业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已有863位;不过,其中仅有36位任职于百亿私募,更多是任职的私募在管规模在0-5亿元区间。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行业降薪的大背景下,公募行业去明星化、 搭建投研平台体系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对于优秀基金经理来说,与公募机构相对固定的薪酬体系相比,私募的激励机制更具吸引力,私募高比例业绩的分成模式更吸引基金经理。“从历史数据看,牛市之后往往会出现基金经理的离职潮,选择奔私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这类基金经理通常历史业绩优秀、口碑好、客户信任度高,奔私后依然能够凭借个人品牌形成较好的号召力。另外,在产品设计、投资策略和仓位管理等方面,私募机构给予了基金经理更高的自由度,对于优秀基金经理来说能够更好地实施投资理念、发挥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