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河片区半数社区回迁,一手安居乐业,一手产城融合

发布时间:2025-08-11 20:04  浏览量:2

进入8月份,回迁抓阄后的董家下庄和张家下庄居民忙着领钥匙办理新房交接入住手续。至此,张村河片区6个社区回迁,回迁数量已经过半,新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记者从中韩街道获悉,焕新后的张村河片区,一手聚焦建设和规划高质量的民生服务设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一手聚焦产业规划及服务配套,努力将张村河片区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张村河北岸最新回迁的张家下庄和董家下庄。

片区规划建设21所中小学

在张村河片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除了让居民住上放心、舒心的高品质安置房外,还围绕老百姓关心关注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配套建设和规划了高质量的民生服务设施。

在公共服务方面,每个安置区内配备了面积约1900-20000平方米不等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包括便民农贸市场、文化体育休闲中心等基础设施,居民在家门口可享受最便捷的服务。像张村河南岸的蜀山路社区便利店5月营业,瑶海菜市6月投入运营。

在教育方面,片区规划建设了21所中小学校、28 所幼儿园,引入华青教育集团等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全力满足周边适龄儿童就近上好学的需求。

在医疗保障方面,崂山区公共卫生中心已经建成,下一步将全面启用,崂山区人民医院正在加速建设,预计2027年可以投入使用,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两处街道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聚力提升这一片区的整体医疗环境,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放心的健康服务。

在养老服务方面,该片区现有养老院4处,下一步将规划建设8处养老院和2处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搭建起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让老有颐养更安心。位于瑶海路社区的颐欣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计划于8月底投入运营,今年,街道还计划在蜀山路、来安路、峰岭路等社区增设助餐点3处,其中,蜀山路社区助餐点已建设完成;来安路、峰岭路社区助餐点预计8月底建成,切实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张村河片区作为崂山区城市更新与建设的“主战场”,回迁安置工作完成后,将紧扣“创享都芯、水脉智谷”的总体定位,围绕“北产、中服、南居”的总体布局,聚焦产业规划及服务配套,努力将张村河片区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在项目导入方面,目前片区已规划建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大专业化园区。目前,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华芢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已基本竣工,后续将重点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园总部基地、张村河生态廊道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未来,还将围绕四大产业方向,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及高成长性创新企业,通过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在产业发展规划上,将结合张村河“一平方”公里规划,在核心区域发展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服务等产业,吸引大型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提升片区的产业能级和影响力。在张村河两岸,以邻里中心和农贸市场为依托,发展社区商业、生活服务业,形成便民生活服务圈,加强与周边产业园区的联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

从“村民”到“居民”的转变

去年,张村河南岸4个社区全部完成回迁。张村河北岸的董家下庄和张家下庄刚刚完成回迁,北岸的中韩社区安置区刚刚全面封顶。

根据计划,力争年底前完成郑张、南张、文张、张村4个社区回迁定位。到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社区回迁。

当曾经的“趴趴屋”变成了高楼大厦,住在这里的人们,也要完成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

为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024年3月中韩街道组织开设文化“两创”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培训班,创新打造“中韩朝夕荟”社区书院,精准设立涵盖传统文化、指尖文创等五大类别,40项特色精品课程,50项辅助课程,通过“点单送课”优化文化供给模式。目前已实现12个社区开班,开设50余期课程,开课600余节,组织特色活动230余次,进一步提升了居民文化生活品质。

随着更多的社区回迁,中韩街道将结合张村河居民回迁,打造“河畔好声音”宣讲品牌、“头雁领航说”微课堂,通过入户宣讲、拉呱说事、动情聊天、板凳故事会等方式,将垃圾分类、消防安全、文明礼仪等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覆盖到回迁居民,助力其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