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安全高效煤矿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1 20:19  浏览量:2

自1992年煤炭工业部提出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到2007年高产高效矿井更名为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我国安全高效煤矿建设至今已有30余年。

“‘十四五’期间,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说,“疫情的冲击、能源保供的重任、智能化建设的浪潮、‘双碳’目标的落实,叠加煤炭市场的剧烈波动,共同勾勒出复杂多变的行业发展图景。”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安全高效煤矿从首批12处到2001年突破100处,再到目前的1238处,一处处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煤矿脱颖而出。

“当前,安全高效煤矿评判标准不再局限于安全、效率、效益等维度,而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发展原则,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行、高效益产出、高智慧协同的工作思路,坚持全产业链共赢、全生命周期协同、全生产要素融合的发展目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说。

代表煤炭先进生产力

“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是中国煤矿现代化的缩影。”梁嘉琨说,“如今,安全高效煤矿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开采条件日趋复杂、灾害威胁日益严重、外部环境多变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能够走到今天,彰显了煤炭人的自信、自立、自强。”

今年7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了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建设推进会。会议指出,安全高效煤矿代表了我国煤炭先进生产力。

数据显示,1238处安全高效煤矿约占全国煤矿总量的30%,却贡献了全国71.25%的煤炭产量。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120万吨级安全高效煤矿839处、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煤矿77处。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份安全高效煤矿占比近80%,涉煤央企和国企的安全高效煤矿占比超70%。

安全高效煤矿通过推广安全积分管理、杜邦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智能安全监管等新模式,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显著降低。约100处安全高效煤矿取消夜班生产,井下空调、除尘降噪设备推广应用,职工作业环境大幅改善。

2023年,我国安全高效煤矿全员劳动生产效率达2500吨/人,62处煤矿全员劳动生产效率突破1万吨/人,平均综合单产、原煤工效均约为国有重点煤矿的1.9倍,月综合单产超50万吨的煤矿41处,原煤工效超100吨/工的煤矿17处,月单进超1000米的掘进工作面22个,年产量百万吨采煤队677个、年产量千万吨采煤队15个、年产量千万吨工作面4个。

2023年,我国安全高效煤矿累计实现利润6208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的81.37%,平均单矿盈利5亿元,151处煤矿盈利超10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14.12万元,约为煤炭行业大型企业年人均收入的1.5倍,30处煤矿年人均收入超30万元,经济效益与职工福祉双提升。

钻锚一体化智能快掘系统、10米超大采高成套装备、薄煤层智能开采装备、无人电动矿卡等大国重器登台亮相,滚动刮板、石墨烯托辊、轮斗挖掘机、电缆故障检测、矿工工装智能洗储、湿式除尘风机等“黑科技”不断涌现……安全高效煤矿已成为煤炭技术装备国产化的“试验田”“孵化器”“种机”。

同时,安全高效煤矿智能化升级迭代加速。700余处安全高效煤矿建成1400余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化产能占比近60%。自动巡检、应急侦察、火灾监测、智能钻孔、掏槽清淤等机器人加速落地,大采深、大倾角、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等复杂条件下智能化开采成果丰硕,大模型融合应用与露天无人驾驶矿卡规模化发展取得突破。

安全高效煤矿矿区清洁生产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83%的安全高效煤矿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率超80%,88%的安全高效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超80%。离层注浆、保水开采、矸石充填、煤与瓦斯共采、小煤柱开采、110工法等技术继续大力推广,TDS智能干选、连采连充工艺落地应用。

安全高效煤矿持续强化组织变革与集团管控,推进生产运营与安全管理优化,深入推进对标管理与精益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与成本管控,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强化党建引领,助推管理升级。当前,安全高效煤矿正在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向数字赋能转变、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安全高效煤矿建设从试点探索走向全面推广,区域特色鲜明。山西建成641处安全高效煤矿,其产能占全省煤矿先进产能的80%以上;内蒙古建成101处民营安全高效煤矿,其单矿年产能达305万吨;陕西建成19处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煤矿,占全国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煤矿数量的近1/4;四川推进18处复杂条件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总结安全高效煤矿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可以带给我们五点启示。”孙守仁表示,聚焦主责主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解放思想,因矿制宜,强化系统设计与工艺优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加强规划科学引领,动态完善建设标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托技术装备革新,加速数智化、绿色化提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聚焦职工成长,打造有温度、高品质的现代化煤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直面诸多深层次挑战

“‘十四五’时期,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取得了进步,但仍面临挑战。”梁嘉琨坦言,未来仍有一些问题令人担忧:煤炭经济运行态势能否保持相对稳定?在开采条件愈发复杂、灾害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能否继续保障安全开采?煤矿职工的生活状况能否在安全高效煤矿建设中不断得到改善?

孙守仁表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安全高效煤矿建设仍需直面诸多深层次挑战,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创新驱动力不足。煤炭行业科研投入强度有待提升,核心技术攻关与关键装备保障能力薄弱。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招工难、留人难问题突出,人才结构性短缺现象加剧,煤炭行业人才吸引力尚未得到根本性提升。

二是绿色转型压力巨大。安全高效煤矿集中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生态脆弱地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煤炭行业绿色开采与清洁化利用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低生态损伤开采技术存在短板,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复杂条件制约凸显。复杂难采问题迫在眉睫,老矿区面临资源枯竭、接续紧张、灾害集中等发展困境。深部开采挑战尤为突出,千米以深煤炭储量占比超50%,平均开采深度接近500米,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已逐步转移至深部采区,水害、冲击地压灾害、煤岩变形等风险加剧,约80%的煤矿掘进和支护工作存在明显短板。同时,薄煤层常态化开采已成趋势,“三下”安全开采问题亟需解决。

四是安全风险防控任重道远。约40%的煤矿面临瓦斯、水害、顶板等多重灾害叠加威胁,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的综合防灾、精准治灾和高效减灾技术仍需创新突破。部分煤炭企业灾害源头管控与超前防范意识不足,存在重事故处置、轻职业健康防护的问题。煤炭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风险增加,安全高效生产与优质产能释放受到影响。

五是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从目前开采条件来看,安全高效煤矿储采比仅有40余年,近半数煤矿服务年限不足20年。煤炭行业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中,企业间、区域间、产业链上下游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职工收入增长乏力。过去10年间,煤炭行业年均利润增速约8%,职工收入年均增幅不足5%。

六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超预期因素频发,我国经济运行承压明显。煤炭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加,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与利润收窄、增产保供与绿色转型、产能扩张与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挑战。

面对一系列深层次挑战,未来安全高效煤矿朝哪个方向努力?

标准引领是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主任铁旭初介绍,《安全高效煤矿评审标准》从1992年制定至今,已进行了多次修订,目前的标准为2018年调整后的标准。

“2018年至今,煤炭行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目前有些指标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标准,引领性不足。”铁旭初说。

在今年7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的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标准及发展思路研讨会上,相关各方审议讨论《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标准及评定办法》(征求意见稿),修订完善后的标准及评定办法将于今年底发布。

肩负新的历史使命

孙守仁指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安全高效煤矿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即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煤矿建设。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孙守仁提出建议。

强化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机制,集中力量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常态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体系。实施“人才强矿”战略,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和激励政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行业竞争力。

坚持协调发展,巩固改革成果。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实施差异化区域布局,推动煤炭产能科学有序释放。加强长远规划,做好骨干矿井产能储备,加快资源枯竭矿井转型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守牢安全底线。深入推进“一优三减”与“四化”建设,加强灾害精准治理。

践行绿色发展,重塑矿山形象。严格落实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要求,构建覆盖规划设计与开采利用治理的全过程绿色开发体系。履行绿色开采和碳减排社会责任,大力推广保水、充填等绿色开采技术,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矿井水、煤矸石等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生产、生活与生态融合。

深化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强行业内外交流互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煤炭品牌。坚持行业自律,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保障煤炭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培育互利共赢的行业生态。

推动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优化收入分配机制,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深化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依托行业各类平台资源,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职工成长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当前,在智能化浪潮下,煤炭行业企业正在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煤矿建设。

“实现安全、快速、少人、无人,就是要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委主任康红普表示,“今年,我去参观澳大利亚一处矿井,一个综采工作面只需要4个人,其中1个人在井上控制、3个人在井下巡视。未来,我们要着力破解关键科学技术难题,进一步增强自动化、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可靠性。”

淮河能源集团副总经理李志红表示,近5年来,该集团投入30亿元,推进11处煤矿智能化建设,研发了智能化钻机作业群。“过去,一台钻机需要3个人来操作,现在3台钻机只需4个人,其中1个人负责巡检。推广智能化钻机作业群后,淮河能源集团累计减少岗位605个、减少1902人。”李志红说。

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一号煤矿副矿长李安宁表示,近年来,一号煤矿以智能化赋能灾害防控,升级投用井口智能检身系统,集成人脸识别、定位卡唯一性检测等功能,从人员准入、风险预防等方面加强安全管控。今年以来,一号煤矿共辨识出85项安全风险,制定了具体管控措施,“三违”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8%。

山东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副总经理甄阳清表示,近年来,该集团研发了全国首个“连采连充”新工艺+井下TDS智能煤矸分离系统,引领了煤矿安全高效绿色发展方向。目前,该集团金桥煤矿、阳城煤矿、霄云煤矿的填充工作面共7个,预计2025年置换产能46.6万吨,创效2.8亿元。

2022~2023年度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

千万吨采煤队名单

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煤一队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补连塔煤矿综采一队

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二号煤矿综采一队

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不连沟煤矿采二队

榆林市榆神煤炭榆树湾煤矿有限公司综采队

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斜沟煤矿综采准备队

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综采二队

内蒙古珠江投资有限公司青春塔煤矿采煤队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肖家洼煤矿综放队

同煤大唐塔山煤矿有限公司综采二队

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综采一队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补连塔煤矿综采三队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煤矿山西有限公司综采二队

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金鸡滩煤矿综采工区一队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综采一队

2022~2023年度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

千米掘进队名单

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掘进一队

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掘进二队

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掘进二队

榆林市榆神煤炭榆树湾煤矿有限公司连掘队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锦界煤矿连掘三队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掘进一工区

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掘进一队

神木市店塔镇石岩沟煤矿(普通合伙)综掘队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补连塔煤矿掘锚二队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补连塔煤矿掘锚三队

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金鸡滩煤矿连采工区一队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掘锚一队

陕西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有限公司综掘队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掘进三工区

陕西能源冯家塔矿业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掘进一队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湾煤矿掘锚队

内蒙古伊泰广联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综掘队

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连掘一队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连掘一队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柳塔煤矿连掘三队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石圪台煤矿连掘一队

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掘进一工区

2022~2023年度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

原煤工效超100吨/工煤矿名单

榆林市榆神煤炭榆树湾煤矿有限公司

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金鸡滩煤矿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湾煤矿

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王洼二矿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东露天矿

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煤矿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矿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河曲旧县露天煤业有限公司

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小龙潭露天矿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伊敏露天矿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乌素露天煤矿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家岭露天矿

内蒙古华通瑞盛能源有限公司

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魏家峁露天矿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

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胜利一号露天煤矿

云南小龙潭矿务局有限责任公司布沼坝露天矿

编辑 |徐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