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机器人,感觉变成“特朗普机器人”了,做事岂能没有规矩

发布时间:2025-08-11 20:33  浏览量:1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记者了解到,业内知名的机器人企业——伯朗特机器人近日发布一则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审议未通过《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一时间震惊行业。

报道称,伯朗特机器人的投资方之一——君岚投资通过前者的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信中直指伯朗特机器人现任董事长、创始人尹荣造靠制度设计掏空伯朗特、羞辱股东,并号召股东投票同意修改公司章程、恢复正常治理结构,将尹荣造清除出伯朗特公司。

很显然,这又是一起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冲突。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暴露矛盾,倒也不多见。至少,创始人不需要通过给自己固定高薪的方式,来与其他股东、投资人争利。因为,如果企业足够的好,创始人完全可以通过分红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胃口。能够发生创始人给自己提出固定高薪方案的公司,一定是效益不好,否则,创始人就不是争利益,而是抢钱了。

那么,伯朗特机器人的情况如何呢?数据显示,2020年,营收是4.47亿元、净利润为7383.3万元,应当效益相当不错。而创始人的持股比例为21.65%,按此分红,一年也能分到1500万以上。更何况,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也是创始人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占股17.55%,供不应求持股接近40%,每年可分红近3000万。

问题的关键是,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公司就出现业绩持续下滑现象了,到2023年,营收下滑到2.01亿元,利润更是下滑到负1.25亿元。此后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如果创始人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一位对投资者、股东都相当负责的企业家,应当快速把注意力放到改善经营、提高业绩上,放到如何提高产品研发水平和质量上,而不是如何给自己增加薪酬。否则,还如何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呢?这也难怪,投资人要提出修改章程的建议了。

伯朗特机器人作为一家行业内起步比较早、影响力也比较大的机器人、机械手研发企业,又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理应是行业模范和标兵,为什么会发展成目前这样的局面呢?到底是真的从事机器人和机械手研发呢,还是把投资者、股东当“机器人”,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伯朗特机器人提出《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的原因,是这样阐述的:公司聘请的2020年度审计机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2021年度审计机构深圳皇嘉会计师事务所,因对公司应用商销售模式及应收账款可收回比例的疑虑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导致公司从股转系统摘牌,企业信誉及市场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为什么两家会计师事务所都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难道公司不应当好好反思吗?为什么反而要怪怨会计师事务所,要给创始人固定高薪酬呢?这样的行为,真的不觉得很奇葩、很可笑吗?

伯朗特,如果反过来读,就是特朗伯,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名字十分接近。也许,正是因为与特朗普的名字十分接近,因此,伯朗特的行为,也似乎与特朗普非常相似,没有规矩、不讲规则、随心所欲。像公司创始人在企业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不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经营上,而想方设法给自己牟取利益,只有像特朗普这种性格的人才有可能做得出来,但凡有一点敬畏之心,有大局意识,都是不会提出这种议案的。

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虽不算是原始婚姻,不是“原配”,但也至少是有点感情的。不然,不可能走到一起。但是,闹到如此地步,对公司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对创始人尹荣造来说,从其一系列“骚操作”“神操作”来看,创办公司的目的可能就不纯,就是想借助机器人的概念,从资本市场捞钱。先是新三板,接着转板。很遗憾,由于自身操作不力,不仅没有能够转板,反而在新三板系统摘牌了。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创始人没有想到的,其发大财的美梦也随着摘牌而消失,于是,就出现了给自己固定高薪的奇葩议案。

这种现象,显然不是一家正规公司应当出现的,也不应当发生在正规公司身上。因此,公司的投资人、股东,应当可以依法维权。至少,应当规范公司章程,规范大股东行为,规范各项操作手段。否则,会把公司直接搞垮的。创始人也好,投资人也罢,都不该把对方当成机器人,而要依法尊重对方、对待对方,与对方搞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