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易陷抑郁者,或存这类不健康习惯,长期或加重疲惫感

发布时间:2025-08-11 15:42  浏览量:1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人:明明没做重活,却总觉得浑身累,像被抽走了力气。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身上往往藏着一些不起眼的习惯,这些习惯看似平常,却像慢慢拧紧的螺丝,一点点加重疲惫,还可能让情绪越来越低落。

“必须” 执念与反复内耗:这类习惯的典型表现

这类习惯最明显的表现,是对 “必须” 的执念。比如有人觉得 “今天必须把所有事做完”,哪怕身体发出累的信号,也硬撑着熬到深夜;有人要求自己 “必须让每个人满意”,别人一句无意的评价能在心里盘桓一整天。这种 “必须” 像个紧箍,让人时刻处在紧绷里,时间久了,心里的弦会越来越脆,身体也跟着提不起劲。

还有个常见表现是反复 “咀嚼” 不好的事。考试没考好,别人可能难过两天就翻篇,他们却总在想 “当时要是再仔细点就好了”;和朋友闹了别扭,会一遍遍回忆对话细节,纠结 “是不是自己说错了话”。就像反复嚼一块已经没味道的口香糖,不仅嚼不出甜味,还会让口腔发酸,这种内耗多了,人自然会越来越累。

这些习惯悄悄拉开了人和人的距离

总被 “必须” 困住的人,很难真正享受和别人相处的时光。比如朋友约着周末聚餐,他们心里可能在盘算 “这周的报表还没做完,去了会不会耽误事”,就算坐在饭桌上,心思也飘在没完成的任务上。久而久之,朋友会觉得和他们相处像隔着一层膜,关系慢慢就淡了。

而那些总在 “咀嚼” 坏事的人,往往会把负面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比如和同事吐槽 “领导今天批评我了,肯定是不喜欢我”,一次两次大家会安慰,次数多了,同事看到他们就想躲,生怕被负面情绪 “传染”。慢慢的,身边愿意听他们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孤独感又会加重疲惫,形成恶性循环。

从小事开始,慢慢松绑自己

其实打破这些习惯不用太用力,从每天留 10 分钟 “空白时间” 开始就行。这段时间什么都不用做,不用想没完成的事,不用纠结过去的错,就坐在那发发呆,或者看看窗外的树。刚开始可能会觉得不自在,好像在浪费时间,但坚持几天会发现,心里的紧绷感会慢慢松下来,疲惫也会减轻一点。

还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学会对自己说 “没关系”。没做完的事可以明天再做,没关系;被别人误会了,解释不清也没关系;就算真的做错了,也是人之常情,没关系。别小看这三个字,它像个软乎乎的垫子,能接住那些让你焦虑的事,不让它们在心里反复打滚。

生活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不用逼自己活成 “必须完美” 的样子。累了就歇一歇,错了就放一放,慢慢你会发现,卸下那些不必要的执念,人会轻松很多,心里的光也能透进来了。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