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青年说 | 发现身边微光·凝聚人社力量·致敬平凡感动(一)
发布时间:2025-08-11 20:47 浏览量:1
在人社工作的广阔领域中,许多平凡的同志以非凡的坚守与付出,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事业默默奉献。他们的事迹或许并不惊天动地,却如点点繁星,照亮了人社服务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位服务对象的心田。为营造“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市人社局团委推出“人社青年说丨发现身边微光·凝聚人社力量·致敬平凡感动”主题讲述活动,以青年代表“说身边人身边事”的方式,分期展示局系统干部职工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服务群众的感人事迹和闪光点。
本期邀请工伤中心青年代表朱文娟,讲述她身边的榜样——工伤中心副主任江源的故事。
我是工伤中心办公室朱文娟。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我的工作引路人——江源副主任。作为南通人社系统一名“80后”干部,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多个社保岗位上历练成长。共事12年,我眼中的他始终把为民服务放在首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做社保领域的“孺子牛”,是大家公认的工伤保险政策“活字典”。
恪尽职守
数据安全的守护者
江源副主任在工作中,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印象深刻。他深知社保数据是业务的基石,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参保职工的切身权益,因此总是主动担当。记得2018年,一次工作中他发现,系统升级导致部分历史数据不完整,影响了工伤职工待遇审核效率。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带领我们一头扎进档案室,收集梳理近15年的档案资料。那些日子,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经过数月夜以继日的努力,最终完善了所有历史数据,实现了市区工伤参保缴费、待遇支付信息的“一键即查”,大大方便了后续工作。
在2020至2021年全省人社一体化平台上线攻坚期,作为全省工伤业务专家,他肩上担子很重。一方面,他积极参与省系统工伤保险模块的调研设计,贡献南通经验;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历史数据迁移清洗任务,他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带头加班加点,精心设计数据校验规则,带领团队整理清洗了近三十万条数据。最终,在2021年7月省系统上线时,南通工伤保险数据迁移校验误差率低至0.18%,确保了业务的平稳过渡。这份近乎完美的答卷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付出。
锐意创新
工作效能的提升者
以此为基础,江源副主任持续推动我市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系统升级,督促完善医院端接口,确保工伤职工医疗信息上传的规范性和完整性。2024年,南通在全省率先完成医院端联网结算系统升级改造,并成功入选全国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城市。这份沉甸甸的“率先”,正是他锐意进取的生动写照。
使命初心的践行者
江源副主任常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工伤职工。”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心系群众,时刻关注工伤职工的需求和困难。为确保待遇精准及时发放,他深知传统的电话、信函认证方式效率低、易出错。为此,他积极奔走,与公安、民政、医保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了多源数据比对机制。通过定期、多维度的信息化比对,基本实现了待遇领取资格的“静默认证”,大大提高了发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让职工更安心。
在日常工作中,他更是把服务做细做实。我们经常看到,即便在短暂的午休时间,只要有工伤职工前来咨询,他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遇到复杂疑难问题,他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业务加速办理,只为让职工少跑腿、早受益。这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初心,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恒有初心者,时光不负。江源副主任用他22年的坚守与奉献,为我们树起了身边的标杆。在未来的征途上,我将以他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勇于创新担当,甘于敬业奉献,在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努力像他一样,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