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更新】国际关系史: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宫廷权谋与欧洲秩序的裂变
发布时间:2025-08-11 21:38 浏览量:1
国际关系史: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宫廷权谋与欧洲秩序的裂变
书接上回。且说路易十四终于得偿所愿:自己的孙子坐上了西班牙王位,日后自然好处多多,万一哪天两个帝国合并,岂不是全欧洲都无人能敌。不只路易十四往这处想,欧洲各国也因此惴惴不安,各怀鬼胎。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不引人瞩目,法国最好使出一招温水煮青蛙,善用外交手段,久久为功。但显然,路易十四不是这种人……
本期编委
【文案】
王楮文
【配音】
颜鲁豫
【剪辑】
秦祖瑶
【审核】
陆霜滢、魏楚乔、张曈
第二篇 战争前奏:路易十四的冒失进攻与反法大同盟的结成
本篇我们分两条线,分别看看那路易十四的冒失进攻是如何一步步导致反法同盟的集结。
第三篇 战争进行时:四个战场的交锋(1701—1707年)
1.意大利战场
意大利北部是法奥的战场。西班牙统治的米兰和曼托瓦公国于奥地利南部边境的安全至关重要。1701年,法军进入了这两座城市。5月,神罗帝国派出的欧根亲王(François-Eugène, Prince of Savoy)抵达意大利战场,他被公认为18世纪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这位英明将领的才华很快展现出来,在卡拉皮、基亚里两场战役中重挫法军,将其逼退至克雷莫纳城中。次年2月,欧根亲王成功利用一条已遭废弃、可能被法国守卫忽视的导水管,穿过城墙,侵入克雷莫纳。与之配合,一支突袭部队向城门发起进攻,打得法军腹背受敌、措手不及。当法军元帅维勒鲁瓦(Marshal Villeroi)匆忙赶来应战时,他被帝国军队俘虏了。几场交战后,法军被逼退至阿达河以后。
屡屡失利的法国见势不妙,将旺多姆公爵(Duke of Vendôme)调派至意大利战场,他是法国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虽然有时急躁冒进。卢扎拉战役中他与欧根亲王战平,随后又收复了前一年损失的大部分领土。到了1706年5月,法军已经控制了除了都灵以外的萨伏依公国领土,而法军在卡萨诺和卡尔奇纳托战役的胜利更将联军逼进特伦蒂诺山谷。值得一提的是,旺多姆的母亲是欧根亲王母亲的姐姐,也就是说,作战双方的将领是表兄弟关系。旺多姆公爵是法国亨利四世的孙子,他的父亲是亨利四世的私生子。
但到了1706年7月,因为在低地国家战场拉米伊战役的惨败,旺多姆公爵和所有精锐部队都被调往法国北部边境增援。借此之机,欧根亲王果断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于该年9月成功救援了被围困在都灵的同盟军。尽管法国在卡斯蒂廖内战役取得了胜利,但法军在意大利地区的战事已经无法挽回。都灵的胜利为大联盟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当时在低地国家的胜利共同对路易十四和西班牙新王造成了沉重打击,法军前景一时十分黯淡。
联军这边也笑不了多久。1707年3月,新任神罗皇帝约瑟夫一世(Joseph I),利奥波德一世之子,在米兰会议上允许法军残部经意大利撤往法国南部,理由是为避免法军困兽犹斗造成意大利北部经济进一步崩溃。同时将兵力优先投入到保障那不勒斯的控制上。
出于帝国军队将目标转移至夺取那不勒斯王国,原计划于4月对地中海北岸法国城市土伦的海军基地发动的联合攻势被推迟。当联军在8月围攻土伦时,因为法军的守军加强而被迫撤退。到了1707年底,除了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Victor Amadeus II)试图收复尼斯和萨沃伊部分领土的尝试以外,意大利地区的战事停止。
2. 低地国家的战事
反法同盟在低地国家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荷兰边境。彼时法军正控制着西属尼德兰的重要城镇,威胁荷兰安全。同盟军方面由指挥官——英国的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John Churchill, Duke of Marlborough)率领英荷联军应战。这位马尔伯勒公爵是本次欧洲大战中少数非贵族出身的将领,他从英国第一近禁步兵连的士兵做起,实战经验丰富。在光荣革命中更是押对了宝,选择威廉三世从而平步青云,获封公爵。身经百战的马尔伯勒公爵布军有方,在1702年内,法军占据的西属尼德兰城镇与凯撒斯韦特、芬洛、鲁尔蒙德和列日等地一同被大同盟逐一占据。
好景不长,1703年6月荷兰将军范德尔·杜森(Van der Duyn)未经充分协调,擅自率领荷兰军队在安特卫普附近的埃克朗村发动进攻。法军利用地形优势设伏,导致荷军陷入包围,伤亡惨重。作为联军统帅的马尔伯勒公爵本计划通过机动战牵制法军,但荷军的单独行动打乱了他的战略部署。荷兰人指责马尔伯勒支援不力,而马尔伯勒则对荷军的“无纪律”感到愤怒。这种指挥权的分散和各国军队的自主性加剧了联军内部矛盾。这次重挫反映了低地国家战场中英荷联军的战略目标分歧,荷兰急于为保护边境安全而争取一切先机,英国则更愿意等待一个直捣法军主力的时机。
转机发生在1704年。当时法国巴伐利亚联军持续推进,剑锋直指维也纳。为此,马尔伯勒公爵率军沿莱茵河前进,长途奔袭至多瑙河流域,与欧根亲王和巴登侯爵路德维希·威廉联手。这次成功的大行军为联军带来了生机。法国在多瑙河流域尚未建立有效防线,兵力分散在多个据点,8月13日,联军在布伦海姆出击,一举获胜,俘虏了法国元帅塔拉尔(Marshal Tallard),迫使巴伐利亚退出战争,并在《伊尔珀斯海姆条约》中将巴伐利亚置于奥地利统治之下。
1705年,马尔伯勒计划乘胜追击,快速机动出军突破法国防线,但遭到荷兰议会的强烈反对。荷兰坚持优先保卫本土安全,要求联军主力留在低地国家。他们明确拒绝为马尔伯勒的冒险行动提供足够兵力,甚至威胁撤回本国军队。而欧根亲王也被调往意大利战场,德意志南部的帝国军队便没了统一指挥。马尔伯勒曾感慨:“没有欧根的配合,我的计划如同断翼之鸟。”
神罗新皇约瑟夫一世在新夺取的巴伐利亚实行铁血统治,强征重税,强招士兵,镇压当地天主教势力。暴政激起了巴伐利亚民众的反抗,起义迅速蔓延至上巴伐利亚和蒂罗尔地区,参与者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部分低级贵族,奥地利当即派兵镇压。在1705年12月的申伦战役,数千起义者遭到屠杀,奥地利的骑兵像割麦子一样砍倒农民,鲜血染红了多瑙河支流。
1706年5月,马尔伯勒领导的联军在西属尼德兰拉米伊村附近的开阔平原与法军会战,平坦的地形极大地便利了大规模骑兵出击,联盟军大胜。受到重挫的法军被迫转入守势,直到1710年,尽管失去了如里尔等重镇,法军还是依靠沃邦防线成功阻止联军突破法国边界。总的来说,法国的边界与1706年相比并无太大变化。
3. 西班牙战场
在西班牙战场总体上法国占优势。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18世纪西班牙本土的构成:它是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的联合体,外加伊比利亚半岛上其他一些零散公国,以及位于今意大利的西西里、那不勒斯、撒丁等国。对于王位的继承,西班牙内部也并非用一条舌头说话:强大的卡斯蒂利亚等中南部地区坚定支持法国来的腓力五世;而阿拉贡、加泰罗尼亚等国则因与卡斯蒂利亚中央集权的历史矛盾和反法情绪而倒向大联盟,将神罗帝国的查理视作救星。
英国军队也积极参与到西葡战场中,原因很简单,其实英国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核心目标就是打破法国对西班牙帝国贸易的垄断,获得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贸易特权,以及直布罗陀等控制地中海商路的关键。至于大联盟推举谁做西班牙王位继承人,其实英国并不在意,先递上投名状,事成后也更好开口谈贸易特权嘛。就这样,英国也为大联盟推举的查理摇旗呐喊。
1704年8月,英国海军上将鲁克(George Rooke)趁法西联军主力集中于低地国家战场,突袭并占领直布罗陀。随后法军的多次反攻均被击退,直布罗陀稳稳地成为盟军永久据点,扼守地中海咽喉。这座岩石要塞的陷落也严重打击了波旁王朝的威望,西班牙人称之为“永恒的耻辱”。
随后,1705年10月,彼得伯勒伯爵(Charles Mordaunt, Earl of Peterborough)率英荷联军夜袭巴塞罗那,在加泰罗尼亚民兵的配合下快速攻占。第二年5月,腓力五世亲征巴塞罗那,但围攻失败,法西联军损失惨重。与之相对,联盟军战况节节高。1706年6月,趁腓力五世离开马德里东征,英葡联军从葡萄牙北上,入马德里,神罗帝国的查理自称西班牙国王。但他在此地缺乏民众支持,卡斯蒂利亚的民众游击队切断了同盟军的补给线。仅仅六周,同盟军就不得不狼狈撤离。11月,班师回都的法西联军发起反攻,一口气将同盟军逼退至沿海地区。
1707年4月,英葡联军与贝里克公爵(James FitzJames, Duke of Berwick)率领的法西联军在阿尔曼萨平原决战。贝里克利用骑兵优势包抄盟军侧翼,大联盟军方伤亡近半,彻底丧失西班牙东部控制权。巴伦西亚、阿拉贡相继陷落,盟军只得退守加泰罗尼亚。同年8月,欧根亲王率领英奥联军从意大利北上土伦,试图摧毁法国地中海舰队,但未能突破防线,法军利用岸防炮重创英荷舰队。
尽管同盟军总体在西葡本土战场并不顺利,但英国通过控制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确立了地中海制海权。直布罗陀的岩石成为大英帝国海上霸权的象征,这是英国参战的最大收获。
4. 海外战事
除了欧洲大陆本土,在海外航线和殖民地之间,双方也针锋相对。
1702年,西班牙宝船舰队从美洲运载金银返回,遭英荷舰队拦截。英国海军鲁克上将通过情报网络锁定舰队航线,沿线埋伏,击沉、俘获多艘宝船,截获巨额财富。这一方面削弱了西班牙财政,同时也为陆战中的盟军提振了士气。
西印度群岛作为糖产重地,是当时全球贸易中最来财的买卖之一。1705年,英军试图夺取法属加勒比岛屿,曾短暂占领瓜德罗普,但最终因热带疾病和补给困难只得撤退。殖民地争夺高下难分,双方便转向了贸易封锁。
5. 总结
总的来看,至1707年,战争已演变为消耗战,各方均无力实现全部目标,形势又始终僵持不下。除了英国已经得到直布罗陀,算是收获最丰。其他国家,法国的底线在于五世必须保留西班牙王位,但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恐怕只得让出;奥地利的查理大公在西班牙的确没有民众基础,拿下意大利实则已是相当可观的进展;而西班牙国内加泰罗尼亚分离主义的争端也越发激烈。战况僵持,而各方也算各有得失,谈判的大门即将开启。然而谈判的终锤在1714年才敲响,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呢?请听下回分解……
图1 战局路线图
排版 | 喻俊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