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这是韦伯拍摄的照片,这个天体的形状很像太极八卦

发布时间:2025-08-11 21:54  浏览量:1

这是韦伯望远镜拍摄的一张照片:

看着非常灵动的一个天体,中心是不是很像太极八卦的图案,阴阳鱼。

感觉它随时都会从中心跳出来一样。

照片拍摄的是距离我们大约8000光年的一个天体,天文学家给它起了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阿波菲斯,古埃及神话中一条可吞噬太阳的巨蛇,事实上它看着确实也像一条盘旋的巨蛇。

这个天体的方位是在矩尺座

矩尺座是南半球的一个小型星座,我们北半球看它很靠近地平线,它在天蝎座的下方。

这个天体的视星等在17星等左右,所以裸眼不可见,我们需要借助望远镜才能看到。

它的样子为何这么奇特呢?

这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非常罕见的三星系统

它是由两颗沃尔夫拉叶星和一颗O型超巨星组成。

双沃尔夫拉叶星!这是很稀有的一个组合。

为什么稀有呢?

我们以赫罗图来解释下。

赫罗图是以恒星的光度和温度来对恒星进行分类的图表。

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光度。

以这样的参数对恒星进行分类我们会发现:

恒星的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它们大多数都是集中于从左上到右下的这条斜线上,这条斜线我们称为主序带,位于主序带的恒星被称为主序星,这是恒星一生中经历时间最长且最稳定的一个时期,太阳目前就是一颗主序星,它位于主序带靠右偏下。

越往主序带左上角走,恒星的温度就更高,质量也更大,其中最顶端的被称为O型恒星,它们是恒星中的巨无霸,是质量最大以及最亮的一类恒星。

但这些巨无霸有个特点:数量少得可怜

一是,它们诞生条件很苛刻,得有巨量的物质凝聚才行,就像盖摩天大楼得有足够多的建材;二是,它们很命短,我们知道,质量越大的恒星燃烧得越快,活不了多久就会走向终点。

全银河系中O型恒星的数量估计也就几万颗,这跟千亿级别的恒星总数比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其占比也就仅仅千万分之一左右。

而沃尔夫拉叶星正是O型恒星老了以后的形态,它们是O型恒星离开主序带演化,进入生命末期时的状态,但并不是所的有O型恒星都能变身成功,只有少数能走到这一步,所以全银河系的沃尔夫拉叶星估计也就几千颗。

那现在想想,阿波菲斯里居然有两颗沃尔夫拉叶星,这是多么小的概率事件。

这个组合为何会创造出这样奇特的图案,其关键在于沃尔夫拉叶星特殊的属性。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沃尔夫拉叶星被认为是质量最大恒星末年时的产物。

而恒星末年时会经历质量损失的阶段,就是它会抛射大量的气体物质,形成一圈包裹它的气体尘埃,就像星云那样。

事实上一些沃尔夫拉叶星形成的结构确实与行星状星云很像,比如新月星云、NGC 2359、海山二侏儒星云等等。

新月星云

所以当两颗沃尔夫拉叶星相遇时,它们一边绕转一边又吐出气体,这些气体就像它们甩出的丝带,在旋转中碰撞、交织,慢慢就形成了外围类似圈锥形的纹路。

其旁边还有第三颗伴星为其编织,第三颗伴星的引力像个无形的吸尘器一样,吸走了一部分气体,就像在星云中掏出了一个空腔。

就这么一来二去,三个天体联手雕刻出了这张像蛇又像八卦的奇特图案,是不是很像宇宙级的艺术创作。

不过,我们可不能被这幅优美的图案所欺骗,它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沃尔夫拉叶星形成的星云和行星状星云的结局完全不同,沃尔夫拉叶星云之后会发生超新星爆发。

因为它们是最大类恒星所演化,它们被认为是Ib型超新星的前身;更有可能,它们是伽马射线暴的前身恒星。

而韦伯这次拍摄的阿波菲斯,便是被认为是银河系内为数不多的几个伽马射线暴候选者之一。

所以,这样的星云看着很美丽,但也是极其危险的象征。

千年万年后,它们或许就会成为伽马射线暴的爆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