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姿依旧

发布时间:2025-08-11 22:08  浏览量:1

军姿依旧

■张一帆

一场雨后,营院里的树木显得更加挺拔,富有生机。起风了,枝丫随风摆动,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风中除了树枝互相拍打的声音外,还有训练场传来的口号声、整齐的脚步声。训练场上有我的老朋友张晓男。他衣装严整,眼神坚毅,在风中挺拔伫立。

张晓男是一名老兵,曾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听他讲讲参与阅兵的故事。

训练结束,我赶紧迎上去。张晓男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带我来到他的宿舍。他打开床头柜,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日记本已经磨得有些开线了,页角也有些卷曲,这些是时间的印记。

“这是我阅兵集训时写的日记,你想了解的都记录在里面。”他将日记本交给我,眼睛里亮晶晶的,是回忆在闪光。

10年前的那个1月,张晓男得知要从基层选拔人员参加阅兵时,立刻写下请战书。通过标准严格、竞争激烈的初选后,张晓男踏上前往北京参加集训的列车。

集训基地位置偏僻,条件也简陋,但张晓男兴奋极了。第一天,他在日记中写下:“生活有时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毫无征兆地来了,甚至是我从未曾想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能参加这次阅兵,我真的感到无比荣幸。”

兴奋的劲头儿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张晓男很快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本以为自己体能好,又通过了前期数月的选拔集训,应该能跟得上大家的脚步。没想到,来到基地不到1个星期,他已经挨了好几次批评。

“当时我有点心灰意冷,短短几天训练就让我看到了自己和战友之间的差距。他们精力充沛,训练几个小时下来,仍然军姿挺拔。”张晓男难为情地说。

面对来自全军的优秀官兵,张晓男产生了自我怀疑。所幸,他得到身边战友的支持鼓励,及时调整好了状态。他说:“一位老兵告诉我,大家都是万里挑一选出的精兵,只要经过严格训练,都能达到受阅标准。后来,我看到队列里好几位40多岁的战友和我们20多岁小伙子一起训练,一样‘精气神’十足,很受激励。我有什么理由坚持不下去呢?”

“训练的过程是痛苦的,训练过后的回想是欣慰的。”日记本里的这句话,概述了张晓男的训练过程和心路历程。

“太阳炙烤下站军姿是常态,一站就是3个小时。刚开始还只是麻木酸痛,到了后面,身体根本不听使唤,每一个关节都像固定了一样,稍有一点放松,就会全身刺痛……”从他的讲述中,我能感受到当时训练的艰辛。

“对我而言,这并不是最难的。”张晓男接着说,“我站立时有轻微的O型腿,虽然看不出来,但我总觉得自己这样不够挺拔。为了纠正腿型,我用背包绳绑着腿,晚上睡觉也绑。第二天早上醒来,腿又酸又痛,好像都有些不会走路了。站军姿的时候我也比其他人多用一份力去夹腿。这一练就是数十天。后来有一天,教练员夸奖我军姿好。我高兴得差点哭出来。”说到这,他有些感慨,嘴角咧开一个笑容。

张晓男和战友们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他们军容严整,气势如虹,让每一位观众都心潮澎湃。我本以为阅兵结束后,张晓男会有很多感想。但翻到日记最后一页,却什么内容也没有。

我感到很意外,张晓男解释说:“那天的记忆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也以为自己会有很多想法要记录下来,但真正动笔的时候却发现什么都写不出来。我想有特殊意义的经历就是这样吧,只能在脑海里反复回忆,但没办法表达这段记忆对我来说有多难忘。”

我理解他的感受。那段阅兵记忆留给他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日记,而是敢于攻坚克难的信念。这些年,张晓男也遇到过不少抉择和困难,但这份信念让他始终保持着昂扬挺拔的姿态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本文刊于2025年7月8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