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豪饮康佳“苦酒”,图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11 22:12 浏览量:2
导语:华润控股康佳,资金、业务、管理三重赋能能否奏效?
编辑
经过数月的整合,康佳得偿所愿进入到华润时代。
早在4月8日,康佳A就发布公告,表示将拟由其他央企集团对本公司实施专业化整合。
而近日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原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将所持有的公司全部A股及B股股份,无偿划转至中国华润有限公司指定的下属企业。
根据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华润通过中信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康佳集团约1.98亿股B股股份;通过磐石润创(深圳)信息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康佳集团约5.24亿股A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1.76%,共计持有康佳30%的股权,成为康佳新的控股股东。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步入华润时代,将有利于助于缓解康佳资金和信用的压力,但对于华润而言,康佳能带来的增量,还有待观察。
一、康佳能为华润带来多少增量?
从规模与发展上看,华润能为康佳带来直接的资金帮助。
数据显示,华润集团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和利润保持双增长。其中,营业收入4376亿元,利润总额474亿元,可谓势头强劲。
从业绩上看,康佳需要这样一棵大树好“乘凉”。
康佳最近几年的财报着实不太好看,而且根据深康佳A发布的最新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1—6月归属净利润亏损3.6亿元至5亿元,亏损还在持续,需要止血。
虽然几亿元对于华润来说无关痛痒,但华润最近的开销也不小。
8月初,华润置地与上海南房联合体通过股权转让方式,以244.7亿元竞得浦东新区后滩板块和黄浦区余庆里组合地块。
除了资金压力外,相较于华侨,华润确实能在业务上为康佳带来新的赋能与增量。
华润集团的业务涵盖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大健康、产业金融、科技及新兴产业六大板块,下设26个业务单元、一家直属机构,实体企业3077家,在啤酒、纯净水、零售、医疗等多个领域名列前茅甚至长期占据第一。
直接来看,康佳目前业务中,消费电子是能与华润系业务产生联动的。
华润微电子是国内较为稀缺的IDM模式半导体巨头,深耕车规级芯片,工业控制等高端市场。
可以说步入华润时代,康佳确实能在半导体领域获得新的技术与规模扶持。但康佳的半导体业务,能为华润微电子带来多大的增量?
早在2018年,康佳就完成半导体业务的总体设计与战略规划,甚至一度提出“5-10年跻身国际半导体公司前列”的战略目标。
但时至今日,康佳集团主营业务依然是消费电子,2024占营收比重91.20%。半导体业务更是从2023年的3.4亿元跌至2024年的1.7亿元。
而且双方在研发投入方面也呈现出不同态度。
2024年,华润微投入研发的金额约11.67亿元,创上市以来历史新高,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达11.53%,研发投入自上市以来已连续五年保持正增长。
而康佳研发投入从2021年来一路走低,由6.16亿元跌至2024年的4.98亿元。
就目前的发展规模来看,康佳半导体业务对华润的价值没那么高,能提供的增量还有待观察。
一个成功的收购、重组案例,往往是双边赋能才更为优秀。
就像安孚科技收购南孚电池,当时安孚科技所处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面临业务转型压力,而借助收购亚锦科技控制权以控股南孚电池,快速切入电池优质赛道。
这次合作不仅为安孚科技带来稳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助力南孚电池更进一步,屡破纪录。
这次案例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南孚电池自身强大的业务能力,能为安孚科技带来全新增量。南孚电池在中国碱性电池行业的市场份额超过80%,且连续32年保持中国第一。
而对比来看,康佳如今的发展就显得有些不称意。
根据《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数据,2025年Q1,康佳彩电出货量已不足50万台,市场份额萎缩至不足5%,成为TCL、海信、创维、小米之外的others。
除出货量外,康佳毛利率问题也需要改进,2024年美的海信、TCL、海尔智家的毛利率均在20%以上,长虹美菱稍逊但也有11.15%,而康佳集团销售毛利率四年内最高才4.40%。
这也就意味着当下的康佳除了半导体业务提供的增量有限外,消费电子的主业发展也遇到挑战,需要华润给予更多的资源来面对市场挑战。
二、忍痛割爱,华润为康佳人才输血
不过我们还是能看到华润对康佳相当用心,除资金与业务外,华润也已经开始为康佳输送大量的管理人才。
最近康佳董事会提名邬建军、曹士平、余惠良、宋清、孙永强5人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这其中除曹士平外,其余4人均有深厚的华润背景。
以邬建军为例,邬建军原为华润医药公司董事及董事长,现任康佳集团党委书记。
邬建军于2000年加入华润集团,历任华润医药(北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监,华润医药集团生产制造部高级总监、副总裁,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等职务。
可以说是华润医药的顶梁柱,也是华润医疗这些年发展的重要的股肱之臣。
而当下正值医药行业变革时期,医保政策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剧、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等,都让行业洗牌加速,市场对创新药和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期待愈发迫切。
华润医药作为龙头企业,承担着国家“十五五”生物医药产业规划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任务要求,致力于打造上海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生态圈的务实之策。
在这种关键时期,华润医药临时换帅,对华润医药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8月4日,华润医疗股价最低跌至3.70港元,最大跌幅超16%。截至收盘,华润医疗的跌幅为15.58%,总市值跌至48.50亿港元。
但对于华润而言,确实需要割爱将邬建军等华润老员工调任康佳加强管理。
今年上半年,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股东朱新明在短视频平台实名举报,称康佳集团高管涉嫌虚增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4000多万元。
当然不少人认为这是朱新明的公司并未完成收购时的业绩对赌,面对追讨业绩对赌补偿9.38亿元的蓄意报复。
对此康佳方也明确表示举报内容不实,属于诽谤,公司已经报警。
但当时恰巧是康佳发布财报的时间节点,由此举报也让市场注意到康佳发展中的一些敏感点。
根据深康佳A披露的财报显示,2024年财报,营收111.15亿元,同比暴跌37.73%;归母净亏损32.96亿元,同比扩大52.31%;扣非净亏损连续14年累计超190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2.65%,创上市以来新高。
但是在2024年业绩亏损严重的情况下,康佳不少高管还涨薪了。
财报显示总裁曹士平薪酬较2023年的73.76万元涨薪了16.7万元,副总裁杨波较2023年的70.66万涨薪8.62万元。其余包括副总裁林洪藩、董事局秘书李春雷等均有薪酬涨幅。
这样的反差再加上朱新明针对高管的举报,在这个节点上让康佳受到了不小的风波,也难怪康佳要通过法律手段坚决维权,追责到底。
2024年11月上交所发布《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整理了近年来沪市比较有代表性的30个并购重组案例。
其中就有强调“标的公司财务造假”“内幕交易防控不当”“蹭热点式重组炒作股价”“盲目跨界标的失控”等4种负面类型对应的12个案例,予以警示。
再加上康佳这几年财报表现欠佳,华润控股康佳后,也确实需要调动一批有能力的老员工帮助康佳改善经营情况,对接业务。
总的来说,康佳正式步入华润时代,但面对康佳持续扩大的亏损、发展不佳的半导体业务以及消费电子主业,整合挑战巨大。未来能否依靠华润赋能扭转康佳颓势,需要时间来检验。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