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时多做“无用”的事,能保命
发布时间:2025-08-11 22:12 浏览量:2
40岁那年,我成了失业中的一名单身女性,每天睁开眼,面对的是空荡荡的房间和潮水般的迷茫,焦虑如影子般啃噬着我的内心。
我知道自己陷入了“精神内耗”的怪圈,明明知道该振作起来找工作、规划生活,思绪却像脱缰的野马,一会儿担忧年龄大了找不到好工作,一会儿害怕孤独终老无人陪伴,一分钟的注意力都难以集中。
每天都在刷招聘网站,刷招聘信息时,眼睛盯着屏幕,心早已飘到九霄云外,一天下来,简历没投几份,却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
最恐惧的事情,投递了几百份简历,都是已读不回,好不容易有了一份面试机会,就会胡思乱想,担心面试表现不佳、无法胜任新工作,每个毛孔都在焦虑中度过,结果是越焦虑越不敢动,越不敢动就越焦虑,形成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我感觉像被抽干了能量的电池,整个人疲惫不堪,深深的无力感笼罩着我,我又陷入了“什么都做不好,未来一片黑暗”的自我怀疑中,内耗得几乎要崩溃。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刷到一个短视频,视频只有40秒,讲述了女博主用一天的时间,为一朵干枯的野花制作“复活”仪式的过程。
她小心翼翼地拿着野花,用毛刷拂去花瓣上的灰尘,接着,她找来红色的玻璃瓶,将野花插在里面,又用竹签一点点调整花瓣的形状,然后,她开始调配一种特殊的“营养液”,调好后,用滴管滴在野花的根部,最后,她将玻璃瓶放在有阳光的茶几上,放好后,对着野花说了几句不知道什么的秘密话语。
这个视频展示的内容没有任何高潮,只是一个女孩子,耗费了一天的时间和精力,做了一件很多人认为无聊的事情。
刚刷到这个视频时,我很好奇,也无法理解,干枯的野花,扔掉就好了,何必花一整天的时间去做这些无用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好奇归好奇,我还是把视频反复看了好几遍,我看了博主所有的视频,她的视频内容几乎都是如此,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毫无价值的事情,比如用树叶编织一件迷你婚纱,用石头搭建一座微型城堡,用彩纸折出一百只千纸鹤……
我就像被施了法,一个视频接一个视频地看,看完所有的视频,我发现自己很轻松,连续几个月紧绷着的身体,神奇地松了下来,既不迷茫,也不焦虑。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是因为视频的内容,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专注的渴望。因为失业和单身,我陷入了无限的迷茫中,因为迷茫,我做任何事情都无法专注,因为无法专注,又激发了我的焦虑,无限的恶性循环着。
女博主的行为,看似荒诞,实则带有深深的专注,她用极其细致、重复的方式,将简单的动作变成了一场神圣的仪式。这种仪式感,唤醒了迷茫焦虑的我对“当下体验”的渴望,让我暂时脱离日常的迷茫和压力,沉浸在一种纯粹的专注中。
还有一个原因,它激发了我对控制感的需求,我深陷“迷茫,无法专注”的恶性循环,我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可以说已经到了失控状态的边缘。
观看视频的过程,我感觉自己被这种无法言说的东西打动,它让我从失控的迷茫和恐慌中剥离出来,任由自己自由地沉浸在视频中,去感受、去观察、去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在迷茫焦虑时,做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不一定是为了放纵,也可能是在寻求某种心理慰藉。这个过程中,能够让人暂时逃离现实压力,回归到一种简单、纯粹的生命状态。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发明了一种治疗焦虑症、迷茫感的疗法,叫森田疗法,核心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什么意思呢?当我们在生活中陷入失控并产生迷茫、焦虑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迷茫、焦虑的情绪存在,去做一些我们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情,比如,该找工作就找工作,该玩就玩,该吃就吃……如此下去,迷茫和焦虑就会逐渐缓解,就会一点点回归正轨。
我的焦虑和迷茫,来自40岁的我单身、失业,双重压力下,我认为自己必须立刻找到方向,否则就会万劫不复。
视频中的女博主却不是这样做,她用一整天的时间,把无意义的过程呈现在镜头前,这种心灵仪式,其实是一次内在的“自我救赎”,她用这个方式告诉大家:“即使身处困境,也可以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为平凡的事物赋予意义。”
当你身处困境时,第一时间要学会接纳,放下不可掌控的事,只掌控可以掌控的事,与自己达成和解。当你明白了这些,也可以学着去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这种状态,正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没有迷茫,没有焦虑,只是单纯地感受世界、享受生命。”
《我的阿勒泰》写过:“去体验、去感受,去与每一个微小事物建立联结。”找不到工作迷茫时,只需把当下能做的事情做好;单身孤独时,只需好好爱自己,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未来不确定时,只需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剩下的,交给时间去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