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困扰?试试这味古方“明目小丸子”!

发布时间:2025-08-11 17:18  浏览量:1

晚上看不清路?天一黑就寸步难行,视野也越来越窄?这可能是夜盲症(中医称为“雀目”或“高风雀目”)的典型表现。作为有40多年经验的中医眼科医生,我深知这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心理压力。

别灰心,中医宝库里就有应对之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源自唐代的古方小丸子——地肤子丸。

两味药的“明目搭档”

这个方子很简单,就两味药:

地肤子:像个“清洁工”,擅长清理眼睛里的湿热风邪,恢复明亮。

决明子:是“清肝小能手”,专治肝火旺引起的眼睛模糊、红肿、怕光。

它们如何“照亮”眼睛?

合力祛邪:地肤子主攻湿热,决明子主清肝火。两者搭配,能有效清除影响视力的“障碍物”(如湿热、肝火)。

标本兼顾:决明子快速缓解眼红眼糊等“标症”,地肤子深入清理病根“湿邪”。特别适合眼睛有红、痒、干涩、视物模糊,同时体质偏热或有湿热的朋友(中医讲的实证或本虚标实)。

怎么做、怎么吃?

制作:把两味药捣碎成细粉,用煮熟的糯米汤调和,搓成小丸子(约绿豆大小)。

服用:每次饭后吃,温水送服。具体吃多少、吃几次,请务必遵医嘱调整。

这个小丸子适合谁?

典型的夜盲症(雀目),晚上或光线暗时视力明显下降。

眼睛感觉干涩、发痒、看东西模糊,属于中医讲的“湿热型”或“肝火上炎型”眼病。

可能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舌苔黄腻等热象。

重要提醒:夜盲症类型多,治法大不同!

缺维生素A引起的(暂时性):赶紧补充!多吃猪肝、胡萝卜、深绿色蔬菜或鱼肝油,效果快且好。

先天遗传性的(如视网膜色素变性):根源多在肝肾亏虚。光靠清热的“地肤子丸”不够,需长期用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等滋补肝肾的药材慢慢调养。

湿热/肝火型的(如上述情况):“地肤子丸”就是不错的选择,医生还可能加入青葙子、车前子等增强效果。

不是人人能吃:这丸子偏寒凉。脾胃虚寒(容易拉肚子、怕冷)的朋友要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搭配温补药。

饮食配合:吃药期间,生葱、生蒜、桃李、鱼虾海鲜这些生冷刺激、发物尽量少吃,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湿热。

核心原则: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地肤子丸虽好,是“工具”而非“万能钥匙”。务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你的具体体质和症状来使用和调整,这才是安全有效的关键!

源自唐代的“地肤子丸”(地肤子+决明子),是中医对付湿热、肝火型夜盲和眼糊的经典小方。它通过清利湿热、平抑肝火来“擦亮”眼睛。记住,夜盲原因各异,找准类型、辨证用药最重要!有困扰的朋友,建议找专业中医眼科医师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