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写文章,这3个技巧,哪怕你文笔差,也能出爆文
发布时间:2025-08-12 07:36 浏览量:1
我在头条号写作有几年了。
最初,我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写作小白”,文章阅读量常常卡在几十、几百,粉丝增长缓慢,一度想放弃。
但自从我开始学会“追热点”,账号便有了起色,有几篇文章甚至冲上了几十万阅读,单篇带来几千新粉丝。
很多人问我:“你是不是有团队?是不是懂运营?”
其实没有。
我只是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普通人的“热点写作法”。
今天,我把这套方法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和我一样,想靠写作改变一点生活的普通人。
以前我写文章,总想着“我要写点深刻的”“我要写点不一样的”。
结果就是坐在电脑前一整天,一个字都憋不出来。
后来我才发现,爆款文章不是靠“灵感”等来的,而是靠“主动出击”找出来的。
我的做法很简单:
每天刷热榜,记录下前10个热门话题,标记出和自己领域相关的;
问自己:“这件事,普通人会怎么想?他们会有什么情绪?”;
从“情绪”出发,而不是从“事件”出发去构思文章。
举个例子。
前两年,一部叫《长相思》的电视剧火了。
我那会儿正愁不知道写什么,一看热榜,发现“相柳下线”上了热搜第一。
当时我心里一动:这部剧讲的是古装爱情,但我可以不写剧情,而是写“为什么我们总是为虚构人物的离别心痛?”
我当天就写了一篇文章,从“情感投射”“现实孤独”“代入感”三个角度分析,为什么观众会对一个虚构角色产生强烈情感。
这篇文章发布后,阅读量突破五万,评论区很多人留言说:“写的就是我。”
你看,我并没有追剧追得多么认真,但我抓住了“大众情绪”这个点。
热点不是让你照搬新闻,而是给你一个“情绪入口”。你只要顺着这个入口走进去,就能找到共鸣。
很多人追热点,就是把新闻复制一遍,加点评论,结果没人看。
为什么?
因为你没提供“新价值”。
何为新价值?就是把一个大众事件,翻译成你所在领域的“专业语言”,让外行看得懂,内行觉得有深度。
还是拿《长相思》举例。
如果我是科技类创作者,我能写什么?
我曾看到过一篇爆款文章,作者从《长相思》这部剧中一个“鲛人变人”的镜头说起,讲了动作捕捉、CG建模、渲染技术,甚至对比了十年前和现在的制作成本。
虽然是讲技术,但语言特别通俗,比如“以前的龙像塑料玩具,现在的龙能看见鳞片反光”。
这篇文章火了。
因为它让普通观众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们看到的美,背后是这么多技术在撑着。”
再举我自己的例子。
有一次“高考志愿填报”上热搜,大家都在讨论“该选热门专业还是兴趣专业”。
我没有跟风写“选专业指南”,而是写了一篇“热门专业真的好找工作吗”这样的文章,用身边的故事,讲了“信息滞后”“家庭压力”“职业认知偏差”这些问题。
文章不是教人怎么选,而是让人思考“选择背后的代价”。
结果很多家长点赞留言,说:“看完我决定不再逼孩子了。”
最后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别让读者觉得你是个“机器人”。
我见过太多人追热点,文章写得冷冰冰,全是数据和术语,读完感觉像看新闻联播。
但真正能打动人的是什么?
是你的真实经历、你的犹豫、你的失败。
我看过一篇爆文,内容是一个妈妈,看到预制菜进校园的新闻后,担心孩子吃不好,想辞职去学校门口摆摊卖饭的故事。
这篇文章评论区特别热闹,很多人说理解那位妈妈的心情。
你看,热点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让文章立住的,是你的真实生活。
读者不傻,他们能闻出“假大空”的味道。
但只要你讲的是真事,用的是真心,哪怕文笔一般,也会有人愿意读完。
写在最后:
写爆款不是投机,而是一种“共情能力”。
热点是风,你得学会借风起飞,但飞得高不高,还得看你的“翅膀”。
也就是你有没有真实的生活、有没有独特的视角、有没有愿意说真话的勇气。
我不是大V,也没有团队,但我相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资格被看见。
只要你愿意观察生活,愿意写下真实。
也许,下一个爆款,就藏在你的文章里。
- 上一篇:上海液位计/液位开关哪家好?
- 下一篇:早安,高新 | 全球首创,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