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青创8条”助力千余青年创新创业

发布时间:2025-08-12 08:00  浏览量:2

本报记者 代丽丽 通讯员 薄璐

自今年4月昌平区“青创8条”出台之后,一大波青年人才怀揣梦想,奔赴昌平,创新创业。目前,已有1261人次享受到政策福利。

“青创8条”面向35岁以下高校学子、青年硕博人才、博士后3类群体,在资金、空间、活动三个维度出台8项重磅支持政策,主要包括青年人才创业补贴政策、创业贷款全额贴息政策、博士后创业奖励政策、高校硕博毕业生就业创业生活补贴政策、免费创业空间政策、人才驿站租金减免政策、赛事获奖补贴支持政策和在昌高校引荐落地(联合培养“蓄水池”项目)补贴政策。

20万创业奖励收入囊中

刚刚落幕的“昌平雨燕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备受关注,“机器人智能大脑”项目以其强大的投资吸引力和产业优势摘得大赛桂冠。

“从‘昌平雨燕杯’的参赛经历中,我们收获到的远比付出的要多。”项目创始人段皓然说出了他的参赛感受。除了有行业专家、创业导师的精准指导,项目团队还通过大赛高效对接到产业优势资源,并与优秀的创业同行交流互鉴、互促互进。“20万元的赛事奖励,还有50平方米的免费空间支持,相信团队会越来越壮大。”段皓然说。

“我们的愿景,就是让机器人从执行指令的工具,成长为理解需求的伙伴。”段皓然和他的伙伴们凭借着在机器人和感知交互领域积累的多年经验,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丰富学术资源,快速完成了从0到1的基础搭建。在这一过程中,昌平区一系列扶持举措为他们提供了有力支撑,包括启动资金支持、贴息贷款、人才生活补贴、居住场所保障、办公场地租金减免等等。

本次“昌平雨燕杯”大赛,段皓然团队又获得20万元的赛事奖励。大赛共有20个项目享受到不同金额的赛事获奖补贴政策,共涉及奖励资金99万元。

免费创业空间筑巢引凤

被“青创8条”免费创业空间政策所吸引,“和弦派——移动端一站式AI音乐工作站”创始人王晓光将团队整体搬迁到昌平,位置就选在未来科学城的青年人才“创未来”生态街区。“申请到5个免费工位,能用一年。”王晓光说,空间内,会客厅、会议室、健身书吧、咖啡厅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了伙伴们办公和休闲的多元需求。

据昌平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免费创业空间政策首批统筹了区内26家创业示范基地、标杆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优质平台,共释放2500个工位。目前,已有120个工位成功兑现。

启动资金短缺、办公成本高等问题,往往是制约青年人才创业路上的绊脚石,对于这一点,知了育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伟亮深有感触。公司在全国开设10家分支机构,拥有300余名在职员工、2200名外派员工、600余名客服员工,并拿到了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企业资质。“青创8条”出台后,赵伟亮更是抓住机遇,主动申请创业贷款全额贴息政策,更大程度降低融资成本。

据了解,“青创8条”政策出台以来,昌平区还有29家企业成功申请青年人才创业补贴;46人通过创业贷款全额贴息政策,可预计撬动创贷资金9438万元;86人申请通过硕博生活补贴政策,补贴资金154.4万元。

优惠的住房保障让创业更安心

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上个月刚刚入职百济神州的郑天宇,把在北京的家安在了离公司骑行只有5分钟的生命科学园青年公寓。

“初来北京,能住到这样的青年公寓,我感到非常幸运。”便捷的入住流程、低廉的住宿价格以及各种暖心服务,给郑天宇带来了家的温暖,“这里年轻人多,同屋住着的就有一起入职的同事,打球能组队,聊天能有伴儿,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在原青年人才驿站规划的基础上,昌平区又在地铁站、产业园区周边新增房源点位,到目前为止,全区房源点位增至5个,共664套,全面覆盖回天地区、昌平城区、新城东区、沙河高教园等青年人才集中就业区域。在申请范围方面,政策取消原有用人单位为民营企业的限定,放宽至区内注册登记的全部企业,满足未来科学城等重点区域国企、央企就业青年群体住房保障需求。

此外,高校在校生也被纳入政策覆盖范畴,全面惠及35周岁及以下在校大学生、求职期毕业生、就业创业毕业生,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全周期提供“7日免费体验期+3个月零成本过渡期+3年5折安居期”阶梯式住房保障。截至目前,共审批通过436人。

昌平区“青创8条”今年4月出台后,已有1261人次享受到政策福利。未来,昌平区还将继续深化政策实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