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基金经理的“蓝筹困局”,刘彦春与市场的错位

发布时间:2025-08-12 07:57  浏览量:1

当A股市场在7月下旬掀起一轮快速反弹时,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的净值曲线却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截至7月28日,这只曾以"消费白马"著称的明星产品年内收益落后沪深300指数6个百分点,近三年跌幅更达30%。这个数字背后,是顶流基金经理刘彦春与市场风格长达五年的错位,更是数百万基民对"长期主义"的信仰考验。

翻开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二季报的重仓股名单,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组成的白酒军团占据三席,迈瑞医疗、中国中免、美的集团等消费医疗龙头紧随其后。这份延续了五年的"心水股"清单,曾是刘彦春在2019-2020年核心资产牛市中的制胜法宝,如今却成为净值增长的桎梏。

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恶化,但市场给予的估值溢价已经消失。以白酒板块为例,尽管头部酒企仍保持两位数营收增长,但渠道库存高企、消费场景弱复苏等问题,导致行业估值从2021年的40倍PE回落至当前的20倍附近。更关键的是,在AI算力、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为市场主线的情况下,传统蓝筹股的资金吸引力持续下降。

数据揭示的落差更为直观: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贵州茅台为例,其股价在2021年2月触及2600元高点后,至今仍在1400元附近震荡;同期宁德时代股价却从300元区间飙升至200元(复权后),涨幅超过200%。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直接导致基金净值在近两年结构性行情中屡屡踏空。

更值得警惕的是,刘彦春的持仓组合正面临"高估值低增长"的尴尬。白酒板块整体市盈率仍维持在25倍以上,但行业增速已从两位数回落至个位数;医药龙头迈瑞医疗虽然保持2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却要应对集采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即便个别股票如山西汾酒在二季度实现反弹,也难以抵消整体组合的疲态。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8日,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年内净值增长率落后沪深300指数6个百分点,近三年累计跌幅接近30%。这种表现与刘彦春上一轮牛市期间"三年翻两倍"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更令投资者焦虑的是,基金总份额已跌至2020年底以来的最低点,部分长期持有人选择用脚投票。

在基金持有人最需要信心支撑的时刻,景顺长城基金管理人的态度显得尤为微妙。二季报中"基金管理人本期未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的表述,虽属合规披露范畴,却在投资者群体中引发轩然大波。

对比其他头部公募在市场低点纷纷宣布自购,景顺长城的"零投入"被解读为对产品后市表现缺乏信心。尽管基金公司回应称"自有资金投资需遵循合规流程",但市场情绪已受到明显影响。

刘彦春在季报中的表述则延续其一贯的"宏观叙事"风格:"内需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更长,但我们对经济发展前景始终信心十足。"他进一步解释称,一旦资产价格全面企稳,居民超额储蓄释放和海外资金回流将带动内需复苏。这种"等待明确信号"的策略,在专业投资者看来存在双重风险:既可能错过阶段性反弹机会,又可能因净值持续低迷导致持有人流失。

值得注意的是,刘彦春并非完全忽视市场变化。二季报显示,基金对晨光股份等消费升级标的进行了增持,但整体仓位仍集中在传统蓝筹领域。这种"微调但不转向"的操作,被业内人士称为"过度防御"——在避免追高的同时,也放弃了捕捉新兴机会的可能。

刘彦春的困境折射出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个普遍命题:在市场主线快速轮动的时代,如何平衡投资信仰与风格进化?对于管理规模超500亿的顶流基金经理而言,调仓转型不仅涉及交易成本,更关乎投资体系的根本性变革。

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新能源、AI、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标的占比已超过40%,而消费板块仓位较2020年峰值下降近15个百分点。

对于景顺长城新兴成长的持有人而言,他们正在经历一场关于"时间成本"的考验:是继续相信蓝筹股的估值修复,还是转向更契合当前市场风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