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心为民 榜样力量|从晨光到暮色 探寻西安基层城管人的匠心图谱⑤

发布时间:2025-08-12 08:00  浏览量:1

城市文明的画卷里,总有一群人在细微处落笔。“城心为民 榜样力量”2025西安城管人主题宣传活动自启动以来,我们历时一个多月深入一线采访,聚焦基层城管人的日常工作——他们有负责街巷洁净的美容师,有负责草木葱茏的园艺师,也有设施运转的检修员,还有规范秩序的执法者……即日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带大家探寻西安基层城管人的匠心图谱。

王建华:26载坚守 执法服务践初心

王建华见证了城管队伍的发展史。他忆起2000年刚从事市容执法工作,当时只有一本《市容管理条例》、一叠手写罚单和一台胶卷相机。面对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他们常常要追出几条街,并且只能采用“人盯人”战术确保市容整洁。而现在,随着智慧城管系统的建成,他们可以采用5G执法记录仪、智慧城管系统精准发现并解决占道经营和违法建设等问题。

身为雁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大队电子城执法中队副队长的王建华,如今肩负着辖区夜班城管执法工作。主要负责出店、占道经营,建筑工地管理,燃气安全检查等。

电子城辖区人流量大,特别是夏季夜市烧烤摊较多,这给城管执法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相应的燃气安全工作也较为严峻。

“一些违规经营的摊主摸清了我们的换班时间,‘见缝插针’”。随后我们便将轮岗时间调整为了‘全天候’,不留任何空隙。整个执法队伍的工作效率也得到质的提升。”多年的夜班工作,让王建华习惯了“夜生活”。他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优化治理方案。王建华和同事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不少市民群众发来感谢信,或是送来锦旗。

工作是王建华的头等大事。在采访间隙,王建华时不时地“瞄”向手机。他的微信界面中置顶了十多个工作群。群里不时有带水印的图片和工作安排及完成情况总结等。

城管执法队伍,也有传帮带。王建华带过很多徒弟,见证过许多新时代城管人的成长。徒弟们刚开始检查时,既抓不住重点,效率也不高,不仅容易出现纰漏,还会疏忽一些隐蔽性问题。但每次他都会很耐心地与徒弟们讲解,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告诉他们,每次看到徒弟们能够独立解决现实问题时,王建华说自己内心比徒弟们还要开心。

王建华笑称自己是老一辈的城管人。在采访中,他说有几句心里话想要对年轻的同志们说:“第一,要珍惜身上的制服,每次执法都代表着单位和整个城市的形象;第二,要练就‘婆婆嘴、兔子腿、老鹰眼的真本领’,将严格执法与柔性执法相结合,亲近百姓;第三,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把群众的笑脸当作最高的荣誉。”

这些心里话也是王建华近26年来的工作信条。他坚信把平凡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

王一举:用担当守护城市温度

用脚步测量城市纹理,用真心化解民生难题,用行动诠释“人民城管为人民” 的初心。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浐灞国际港大队二中队执法人员王一举,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故事的城市守护者。

2020 年入职以来,王一举始终扎根一线,用“疏堵结合”的智慧管理破解城市治理难题。面对流动摊贩管理的“老大难”,他走遍辖区调研群众需求,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划定 3 处流动摊贩规范点,直接解决了工人的就餐难题。这一举措不仅规范了经营秩序,更成为“浐灞国际港摊贩示范点”,工人们感慨:“下楼就能吃到热乎饭,城管同志真是替我们想在了前头。”

在工地管理与渣土车清运监管工作中,王一举始终冲在一线,认真值守,检查工地周边道路污染问题,保证道路洁净。周边居民赞许道:“半夜听见外面有动静,早上起来一看,路比以前还干净,城管同志真是能打硬仗!”

“群众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考题。”某小区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曾让居民苦不堪言,王一举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组织商户、居民、物业召开协调会,逐户宣讲政策、倾听诉求。他推动商户升级油烟净化设备,指导物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还组织 80 余家商户开展培训,现场解答问题、化解矛盾。最终,困扰居民多年的“烦心事”变成了“舒心事”,群众自发送来锦旗,该案例也成为城管系统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范例。

为了让执法更规范、服务更精准,王一举始终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将理论知识与积累经验融入日常管理。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他创新开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活动,让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的孩子们成为分类 “小宣传员”,以“小手拉大手”提升全民分类意识。

王一举用 5 年时间践行“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管理有精度” 的理念。他说:“城管工作一头连着城市秩序,一头连着百姓生计,只有把小事做精、把实事做暖,才能让城市更加和谐美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城管人的奉献精神与为民情怀,赢得了群众赞誉和同事认可。

万侠娃:汗水与品德成就“西安好人”

东街,鄠邑区最繁华的路段之一,堪称“门面担当”。在位于东街上的海福广场、新华书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位身着橙色保洁服的人或低头弯腰清扫路面,或擦洗城市家具。

她就是鄠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所环卫工万侠娃,一位在清扫保洁一线工作6年多的“城市美容师”。在鄠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她的荣誉——累计获得“优秀环卫工”等表彰3次。

现在,这个荣誉又上新了:在日前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西安好人榜”中,万侠娃榜上有名,成为新晋的西安“敬业奉献”好人。

了解后得知,2018 年8月入职以来,万侠娃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始终保持着“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的工作节奏。6 年多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岗为家”的敬业精神。遇到突击性工作时,她更是不讲条件、埋头苦干:看到果皮箱和休息椅脏了,主动擦洗;发现路面有呕吐物、饮料汁等污渍,第一时间清理。

2020年5月15日清晨,万侠娃在渼陂东路清扫时发现一个黑色皮包,内有现金和重要单据。她心想失主肯定着急,一刻没耽误,立即上报班组长,把清洁车停在醒目位置,冒雨坚守5小时,只为等失主归来。面对失主的现金感谢,她婉言拒绝:“昧下钱,我心里不踏实。”这一事迹,成为她高尚品德的生动注脚。

作为一线环卫工,万侠娃还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春日重点清理杨柳飞絮,夏日清洗夜市油污,秋日集中收集落叶,冬日紧盯扫雪除冰。这套“四季作业法” 让保洁效率显著提升。

在长期的工作中,万侠娃与保洁路段的商户结下了深厚情谊。大家亲切地称她为“活闹钟”,看到她上街就知道大概时间了。她不仅用勤劳赢得尊重,更用贴心服务温暖人心——常备创可贴、针线包、鄠邑区地图,多年来帮助游客达500余人次。一句简单的指引、一次及时的帮助,都成为城市文明最温暖的注脚。

万侠娃用皲裂的双手、忙碌的身影,践行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的初心使命;用执着与热爱书写着平凡岗位上的不凡故事,用汗水守护城市洁净,以品德传递温暖。

胡屯兵:用责任绘就市容环境靓丽画卷

作为航天基地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科工作人员,胡屯兵的工作台账里写满了四季的“战斗”:春扫落花、夏清淤泥、秋拾落叶、冬除冰雪,用脚步丈量着这座城市的清洁底线。

凌晨5点的航天基地还笼罩在夜色中,胡屯兵的手机已震动起来——“吉泰路落叶堆积,需紧急清扫。”他揉了揉眼睛,迅即翻身起床,这是从事环卫保洁工作多年来的缩影。

2023年底至2024年初,航天基地迎来多轮强降雪。“主城区下小雪,我们这就是暴雪。”胡屯兵回忆,某夜凌晨两点,他站在航天西路街头,看着融雪剂刚撒下就被新雪覆盖,只能指挥滚雪车反复作业。

“环保融雪剂需要车辆碾压才能起效,我们就跟着车轮跑,生怕漏了任何一段路。”连续72小时驻守一线,胡屯兵和团队指挥数十辆除雪车有序作战,并适时撒布环保融雪剂,有力保障了大雪期间辖区道路的正常通行。

“洒水车冲洗路面溅起泥水把我车身弄脏了!”“门店前的果皮箱满了没人收!”胡屯兵每天都需要处理数十条市民的不同诉求。最棘手的是商户反复将垃圾扔在果皮箱旁。他创新“执法+分类”联动机制,联合垃圾分类管理中心、执法中队对屡犯商户开出“责令整改单”,同时带着垃圾分类手册上门讲解。

“有家面馆老板嫌麻烦,我就蹲在店门口帮他清理了三天垃圾,后来他主动买了带盖垃圾桶。”如今,航天基地商户垃圾规范投放率得到显著提升。

10年间,胡屯兵从“执法新人”成长为“环卫专家”。如今他管理着五百余名保洁员和一百余辆作业车辆,独创“早会巡路工作法”——每天步行查路,检查灰带、野广告等问题,当场发工作群督促整改。

“环卫工作就像绣花,得耐住性子抠细节。”从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到“环卫专家”,胡屯兵用“绣花功夫”践行着城市精细化管理。他主导的“全民洗城日”活动,以“三清三洗”标准推动航天基地在市级考核中连续名列前茅。他坦言,环卫工作没有捷径,就是得拿脚步丈量,用汗水打磨。

李旭萌:坚守初心呵护“城市皮肤”

自2013年起,高陵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绿化科的李旭萌便将自己的一腔热情倾注于这片绿意盎然的事业之中。她细心地检查着每一株苗木的生长状况,与园林工人深入交流着修剪的技巧,并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居民对城市绿化提出的宝贵意见。

李旭萌认识到,绿化工作绝非“种树养花”这般简单。“刚参加工作时,大家的绿化意识比较薄弱,道路绿化也比较少。”她回忆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从专业学习入手,将园林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

李旭萌在城市建设项目绿化设计方案审查时,要求建设单位根据居民需求不断完善绿化设计方案,在满足小区绿地率的同时,不断提升乔灌比及绿化覆盖率为群众开辟更多的绿色空间。“小区绿地美了、实用了,孩子玩耍更安全。”居民点赞,让她深感责任重大。

李旭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她对绿化工作的要求从“树活着”转向“树美观、生态好、百姓满意”。“我们发现,保洁作业时间与市民锻炼时间冲突是个普遍问题,其他地区通过错峰作业与分区管理的巧妙策略,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她把学到的经验应用到高陵区实际情况中,带头起草了《高陵区公园广场精细化作业标准》。如今,公园广场早上保洁作业基本不会影响到晨练的人,公园广场内的垃圾、杂物及落叶也都能及时清理干净。

她牵头解决的绿地裸露、养护不足等问题达20余项,而最让她引以为傲的,是高陵区绿化格局的蝶变。起初只见路旁树木,如今“点线面”相融合的绿化景观遍布各处,高陵区的绿化水准着实取得了显著提升。“现在走在街头,随时能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在口袋公园玩耍,听到鸟鸣声从绿化带中传来,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她感慨道。

李旭萌用十年时光见证了高陵区绿化从“量”到“质”的飞跃。她常说:“绿化就像城市的皮肤,需要精心呵护才能展现最美的模样。”未来,她将秉持匠心,坚守初心,在绿色发展的征途上坚定前行,切实履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与责任。

闫浩伟:用青春智慧破解供暖难题

闫浩伟是一名“90后”的小伙子,但工作起来却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他深知肩上担着市民温暖过冬的重任,作为一名市政供热人在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

闫浩伟就职于新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政和燃气热力管理科,从事供热工作以来,解决市民的供暖投诉问题就他工作的重要部分。闫浩伟认为,投诉率的高低反映着工作质量的好坏,于是他便将群众的投诉作为问题解决的切入点,积极解决群众投诉问题,提高工作质效。同时他还利用智慧化手段汇总市民投诉的供暖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出片区内供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联合同事积极组织供热协调会,多方协调,保障稳定供暖。

“曾接到一位市民的投诉电话,电话另一端传出焦急的声音,那通电话持续了两个小时……” 闫浩伟回忆道。他一边安抚群众的情绪一边将问题一一记录,再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人员着手处理。事后,投诉者再次打通热线,表示感谢,再次接完电话的闫浩伟感觉心里暖暖的,他说:“市政供热者温暖着城市的每间屋子,同时也温暖着自己的心,是一份光荣的工作。”

他觉得工作干得好不好还是要到群众中去走一走,于是积极参与了“访民问暖行动”,用脚步丈量民生冷暖,用行动化解供暖难题。他走访了多户居民并建立供热小区问题档案,将所有共性问题与专业小组商讨出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常见的供暖问题。

供暖问题看似忙在冬天,实际上夏日这些供暖人也没闲着。“冬病夏治”是闫浩伟工作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在夏季,闫浩伟会和同事们梳理出冬天发生的问题案例,并就案例开展小区问题排查工作,在整改问题的同时了解民意,让群众对上年的工作做出评价,并继续保持与改进,为下半年的供暖工作提供保障。老旧小区是重点排查对象,他和同事积极配合上报辖区老旧小区的供热问题,推动问题区域改造升级,通过改造将有效促使辖区老旧小区管网更新,解决室温不达标问题,增强供热保障能力。

从事市政工作以来,闫浩伟始终用实际行动守护城市温暖,用青春智慧破解供暖难题,随时待命是他的工作常态,风雨无阻是他对市民的承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强 杜蒙 实习生 刘子茵 白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