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梗突袭:中西医如何联手打赢“心脏保卫战”

发布时间:2025-08-11 17:46  浏览量:1

当胸痛如巨石压榨、冷汗瞬间浸透衣裳、濒死感笼罩全身—这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出的死亡警报! 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18岁居民AMI发病率为 87.6/10万,AMI患者的总住院死亡率为4.0%。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每一分钟的延误,都有数以万计的心肌细胞在缺血中走向不可逆的死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不是口号,而是生死攸关的铁律。

一、心脏的“生命线”被掐断—认识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的一种危重疾病,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根据病理机制和心电图表现,AMI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STEMI: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导致透壁性心肌缺血,ECG 表现为持续性 ST 段抬高(≥ 1 mm,除 V2~V3导联外)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NSTEMI:部分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内膜下缺血,ECG可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或无特异性改变,但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hs-cTn)升高。

心梗发作前,身体会出现哪些求救信号?

(1)典型症状:剧烈胸痛“扛不住”

部位: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范围常如“巴掌大小”,可伴有左肩、左臂内侧、颈部、咽喉、下颌等部位放射痛;

性质:压榨性、紧缩性、烧灼样剧痛,像“巨石压胸”;

持续时间:通常超过15-30分钟,可达数小时或数天;

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或无效;

伴随症状: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濒死感。

(2)不典型症状:误诊区域“需警惕”

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

低血压和休克:广泛心肌坏死时,心排出量急剧下降导致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为心肌梗死后心脏舒缩功能显著减弱而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甚至肺水肿表现;

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呃逆等不适。

(3)预警信号:发作前的“提示音”

近期突然出现乏力、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尤其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疼痛更剧烈、发作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

心电图:ST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伴有T波倒置或增高。

二、生死时速—心梗急救的“黄金法则”

心梗救治的核心目标:以最快速度开通堵塞血管,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

1. 自救与他救:院前生死“四部曲”

(1)原地休息,减少心肌耗氧

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坐下或平躺,保持安静,避免紧张和用力,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坏死。

(2)立即拨打120,切勿自行驾车就医;

(3)药物干预:既往冠心病病史,若血压≥90mmHg,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扩张冠脉,缓解心绞痛症状,无效则停药。

(4)心肺复苏(CPR)与AED

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无呼吸,立即启动CPR;如果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立即按照提示操作,提高患者生存率。

2.急诊室的“雷霆手段”:再灌注治疗

(1)黄金时间窗

最佳再灌注时间:发病后2小时(120分钟)

(2)首选救命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适合发病12小时内患者,有条件者应尽早在90分钟内完成。

(3)重要替代方案:静脉溶栓治疗

适用于无PCI条件且症状

(4)强大辅助“军团”:药物治疗

改善心绞痛症状:硝酸酯类、吗啡、β受体阻滞剂;

抗凝药:肝素、低分子肝素;

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他汀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调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

减轻心脏负荷:β受体阻滞剂、ACEI、ARB;

其他药物:纠正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三、中医智慧为心梗治疗注入新活力

急性心肌梗死在中医上可归属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灵枢• 厥病》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虚为气虚、血亏、阴伤、阳衰致心脉失养;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治疗时遵循“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原则,辨证论治。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来源于古方生脉散,由红参、麦冬和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功效,在治疗气阴两虚型急性心肌梗死方面表现出显著疗效。方中红参为君,具有益气生津之效;麦冬为臣,甘寒质润,发挥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作用。五味子为佐,具有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之功。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现代药理学表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具有改善心肌功能、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心肌重塑等多重作用,对于提升心脏功能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临床研究验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 (冻干) ,可降低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心功能。

四、防患于未然—心梗的预防与康复

1.狙击心梗的危险因素

(1)不可改变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男性>55;女性>65),冠心病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冠心病家族史;

(2)可防可控的“元凶”

吸烟:冠心病最常见危险因素,重度吸烟者患心梗率是不吸烟者的2-4倍;

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会破坏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心梗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且预后较差;

高血脂: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肥胖:肥胖易引发代谢性疾病,增加患心脏病几率;

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熬夜等。

2.心脏康复计划

运动康复:个体化运动处方(步行等);

营养指导: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体重;戒烟;

心理管理:调畅情志,合理释放压力。

3.冠心病二级预防

A:抗血小板聚集(aspirin);抗心绞痛治疗(anti-anginal therapy)

B:预防心律失常(beta-blocker);控制血压(blood pressure control)

C:控制血脂(cholesterol lowing);戒烟(cigarettes quitting)

D:控制饮食(diet control);治疗糖尿病(diabetes treatment)

E:冠心病教育(education);锻炼(exercise)

结语:掌握生命主动权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场与死神的残酷赛跑。能否存活、能保留多少心肌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发病到血管开通的时间。不忘初心,牢记几点:信号识别是前提、立即呼救是关键、再灌注治疗是核心、中西医结合康复管理是保障、预防永远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