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 夏日食姜能养生?用错方法反伤身

发布时间:2025-08-12 08:38  浏览量:2

丽丽(化名)前几天在省体育场逛早市的时候,发现一个卖姜的摊位前,聚集了很多人。“早市上菜便宜这大家都知道,但我没想到一个卖姜的摊位前都这么多人,一买都是一大袋,大约有10斤以上斤以上。。”丽丽说,可她不明白,即使是“冬吃萝卜夏吃姜”,但大家买那么多姜,真的吃得完吗?该如何正确吃呢?人人都适合吃姜吗……近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夏日食姜不能“一刀切”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流传千年的民间谚语,被不少养生人士津津乐道,他们觉得,在炎炎夏日,当人们贪凉饮冷、毛孔舒张时,生姜就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用它独特的温热之力调和着身体的阴阳平衡。那,真的是这样吗?

“我听说夏天吃姜对身体好,可我一直以为姜是驱寒的,怎么热天还要吃让人‘热’的东西?不会上火吗?”不少人存在这样的疑惑,觉得姜属于辛辣食材,只适合冬天驱寒,夏天吃反而让人更上火。那,夏天究竟该不该吃姜呢?

太原市中医医院主任中药师王保小介绍,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的气候呈现出高温、高湿、高热的特点,如果此时人体阳气不足,可能就会出现畏寒怕冷、疲劳嗜睡、免疫力下降等不适症状。生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能温中散寒、开胃健脾,此时若适量多吃一些生姜,可帮助散寒祛湿、健脾养胃、调理肺气,有助于补充人体阳气。

然而,夏季吃姜并非简单的“一刀切”,不仅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连品种、方法、用量等都有讲究。比如说适合“夏吃姜”的人,多是体质偏寒者或风寒感冒患者。体质偏寒者平常就怕冷、手足发凉,吃冷食后易腹泻。夏天空调房温度低,这些人就很适合吃姜,以用来温中驱寒。而普通人如果是淋了雨或者受了风寒,马上喝一碗热乎乎的姜汤,寒凉状况就会有所改善。但需要注意,如果是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就不适合用姜汤来治疗了。

另外,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同样是姜,作用也可能不同

王保小介绍,一般来说,生姜指的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解表药,性微温、味辛,归肺、脾二经,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利水消痰,散寒除湿,解鱼腥、虾蟹毒、半夏、南星毒等功效。通常在感风寒而出现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等感冒症状时,会来一杯红糖生姜水以发散风寒;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在风寒咳嗽、恶心呕吐时,口中含一片生姜可以止咳、止呕;在中药处方中,若需要生姜,医生会嘱咐病人回家切几片生姜加入熬煮的中药;在制作海鲜大餐时,加入生姜制品可以解鱼腥、虾蟹毒。

而生姜汁辛温,辛散胃寒之力最强,多用于呕吐。生姜皮味辛,性凉,无毒,归脾、肺二经,主要功能有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为临床宣肺行气、利水消肿之剂中常配的应用之品。

煨姜是取生姜块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直接置于加热的滑石粉或加热的麦麸中。亦可将湿面或湿纸包裹的生姜块,埋于热火灰中,煨至面、纸变成焦黄色,姜半熟时取出,除去面或纸切薄片入药。煨姜解表作用减弱,煨后已除去药物中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使其药性缓和,主要用于温中止呕及腹痛泄泻。

干姜就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味辛、性热,归脾、胃、肺三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证。

炮姜则是干姜的炮制加工品。取净沙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干姜片或丁块,不断翻动,炒至发泡,外表呈棕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取出,筛去沙子,放凉。此品质地疏松,气香,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肝经。有温中散寒、温经止泻之功效。炮姜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变弱,但温经作用缓和持久,多用于虚寒性腹痛、腹泻。

姜炭,味苦辛、涩、性温,有温经止血、温中止泻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血崩、经漏等。常与侧柏炭、乌梅炭、艾叶炭、血余炭等配伍,止血之力则更强。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夏吃姜”中的姜,多指生姜,但市场上的姜类品种繁多,不同种类的生姜在风味和功效上各有侧重,需根据食用场景科学选择。在购买生姜时,应选择表皮干燥、无损伤、颜色鲜亮的生姜。

夏日食姜的禁忌与误区

尽管夏季食姜益处多多,但盲目食用反而会损害健康,有些禁忌需要格外注意。

“最常见的就是吃多了。”王保小说,生姜虽然性温,但总会有人为了“养生”而吃多了姜,但实际上,夏季人体本就易“上火”,过量食用生姜可能会导致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因此,健康成人每天生姜摄入量建议控制在3片左右,体质偏热者则应减半。同样的,很多人把“上火”作为不吃姜的理由,但他们忽视了姜性虽温,却不燥烈。只要用量适中,配合其他饮食调节,是不会造成热气上升的。至于去皮吃还是带皮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中医认为,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大家应根据个人需求,合理选择去皮还是不去皮。

“从小就听家里大人说,晚上不能吃姜,所以我晚上做菜都不放姜,是不是有点过了?”对此,王保小表示,民间确实有“晚吃姜,赛砒霜”的说法,但“赛砒霜”的说法有点太过夸张和绝对。中医认为,早上吃姜可以帮助生发阳气,顺应自然规律。而晚上阳气减弱,阴气旺盛,吃姜会影响阳气的收敛,不利于身体的自然调节和机体的自我修复。而姜里的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会促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增加神经兴奋性。同时,姜中所含的姜酚会刺激肠道蠕动,白天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夜晚人体处于休眠状态,这种刺激会影响睡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腐烂的生姜绝对不能食用。生姜腐烂后会产生黄樟素,这是一种有毒物质,即使切除腐烂部分,剩余部分仍可能含有毒素,长期食用会损害肝脏健康。

除了内服,生姜还能敷肚脐

王保小介绍,肚脐是神阙穴所在之处,此穴属任脉,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神阙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常用于治疗腹泻、腹痛、脱肛等症。预防保健时可仅以姜片贴敷,简便易行。

比如,很多人有晕车的苦恼,如果想要减轻晕车症状,不妨把生姜贴在肚脐上。因为生姜含有姜酮、姜稀酮等成分,可以有效地起到镇定和止吐的作用,是一种不错的止吐好方法。而经常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容易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泻、便溏等症状,用生姜对肚脐进行贴敷能够有效地缓解腹部不适。在冬季,阳虚体质人群常常觉得手足冰冷,尤其是有些女性朋友还常伴有痛经等症状。《神农本草经疏》记载:“(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可见生姜具有良好的驱寒效果,用生姜贴敷肚脐对缓解虚寒症状有较好作用。也可用生姜煮水泡脚,有利于改善脚部血液循环。睡眠不好的人群可在晚上睡觉前把生姜片直接贴在肚脐,对放松身体、缓解疲劳有较好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睡眠,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小儿感冒、腹泻时,如服药不配合,也可在医师指导下用生姜配合其他药物贴敷脐部。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