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夜间灯光照射与慢性疾病激增之间的关联,建议看看

发布时间:2025-08-12 00:03  浏览量:1

越来越多的人把夜晚当成了白天。加班、刷剧、玩手机,灯光长时间亮着,仿佛“关灯”这件事,成了一个不必要的仪式。

但问题是,夜间暴露在人工光源下,正在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健康威胁。这不仅仅是影响睡眠质量那么简单,它可能正在悄悄改写我们的代谢、免疫,甚至心理状态。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我睡够时间,灯开不开无所谓”。但身体并不是一块随意调节的机器。人的生物节律是被昼夜交替锚定的

光线,不只是照明工具,它是我们身体时钟的调节器。当夜晚该暗的时候不暗,身体误以为“白天还没结束”,一整套原本该休息的系统就失去了指令。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夜间长期开灯睡觉的人,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等代谢异常。这并不是巧合。

人体在暗光下会分泌褪黑素,它不仅帮助入睡,还在调节血糖、抗氧化、控制食欲等方面发挥作用。灯光干扰褪黑素的分泌,就像是把你身体的夜间维修工赶出了工地,维修中断,损伤慢慢积累。

2023年发表在《中国公共卫生》的一项研究,对一所高校3000多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发现,每晚在灯光下睡觉的人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升高。

这些年轻人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危因素”,但他们的慢性病指标却提前点亮了红灯。

这不只是年轻人的事。老年人的褪黑素分泌本就逐年减少,如果再遇上长期夜间光照的干扰,睡眠质量会进一步下降。

睡不好的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情绪问题、免疫力减弱的问题更为明显。这不是情绪泛泛之谈,而是有生理机制支撑的必然后果。

有人可能会说,“我习惯了开灯,睡得也挺香啊”。问题在于,你以为的“香”可能只是“习惯了疲惫”。身体的感知系统并不会因为你的习惯就放弃反应。

即使闭着眼,人的视网膜依然会感知到光线,并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大脑中的生物钟中枢,扰乱原本稳定的昼夜节律。

更糟糕的是,这种干扰是潜移默化且累积性的。它不像一次吃坏肚子那么直接,而是每天一点点改变你的代谢、荷尔蒙、甚至免疫基因的表达方式。它像水滴石穿,不声不响地削弱你的健康底盘

再往深处看,夜间光照还可能影响到人的情绪调节系统。褪黑素减少会使得5-羟色胺(血清素)代谢紊乱,这个神经递质与抑郁、焦虑密切相关。

长期在亮光中入睡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起床困难、白天发困等问题。你以为是“心累”,可能是“光累”。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房间留一盏小夜灯,说是怕黑。但这种“温柔”,实际可能是对孩子生理节律的长期干扰

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系统正在发育,他们对光线的敏感度远高于成人,长期在有光环境中入睡,可能影响他们的专注力、学习效率,甚至生长激素的分泌。

居住在光污染严重区域的人群,其慢性病发生率也更高。这背后除了作息被打乱,还可能是因为夜间光照影响了皮质醇的分泌节律,而这种“压力激素”的波动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都有直接关系。

城市越亮,身体越累,这不是一句文艺的夸张,而是生理的写实。

也许你会觉得,“那我戴个眼罩睡觉总可以了吧?”眼罩可以遮住部分光线,但光线对皮肤的刺激同样会传递信号

研究显示,皮肤中的感光蛋白也能感知光线变化,并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所以,真正的“黑暗”不只是眼前黑,而是环境整体的暗

更现实的问题是,哪怕你关了灯,窗外街灯、走廊感应灯、电视屏幕的微光,都可能在你不知不觉中影响身体节律。

避免夜间光照,不等于回到煤油灯时代,而是要主动为身体创造一个“可以好好休息”的环境。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现代健康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高风险群体的感光反应更敏感,比如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障碍者

这些人本就处在节律紊乱的边缘,夜间灯光的刺激可能是那根压垮的稻草。我们不该等到出现症状才挽回,而应该从生活习惯中减去那些不必要的刺激

如果你有过半夜醒来继续刷手机的习惯,你会发现,屏幕那点光,足以让你彻底清醒。这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而是生理本能。

蓝光对褪黑素的抑制作用,是所有光谱中最强的。所以,睡前看手机,其实是在给自己打了一针“清醒剂”,再困也难以入眠。

有趣的是,古人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因为没有电灯,而是因为顺应了生理规律。现代人用科技对抗自然节律,结果却是健康在悄然透支。这不是反科技的说法,而是提醒我们:科技不该成为破坏身体节律的借口

我们为白天的高效点赞,却常常忽视了夜晚的修复价值。健康从来不是“多做一点”这么简单,而是“少扰一点”。光线作为无形的干扰源,有时比噪音还要狡猾。你听不见它的声音,但它一直在影响你体内的钟摆。

从今天起,不妨做一个小小的改变。关掉睡前那盏不必要的灯,拉紧窗帘,远离屏幕。这是给身体的信号,也是给健康的空间。你睡得更黑,身体才能修得更好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晶晶,王琦,高媛,等. 夜间光照暴露与大学生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23,39(12):1618-1622.
[2]韩冰,刘莉,赵继红,等. 夜间光照与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03):234-238.
[3]周立军,李扬,樊倩倩,等. 城市夜间光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24,41(05):48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