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实验中学:“情绪雕塑”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12 08:44  浏览量:2

近年来,在诸城市实验中学,一场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该校以“情绪雕塑”为核心理念,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构建起一条系统化培育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创新路径,为摆脱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困境提供了可复制的“诸城方案”。

针对传统心育“重危机轻发展”的弊端,学校提出“情绪雕塑”具象化培育理念,将关爱、合作、感恩、希望、宽容、勇敢六大积极心理品质视为可渐进塑造的情绪行为系统。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笼统化局限,借鉴雕塑艺术的“认知锚定—具象雕琢—品质迁移—反思内化”逻辑,开发出阶梯式培育路径。如,在“勇敢”品质培育中,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在“抗挫情绪”雕塑中完成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将抽象品质具象为可操作的成长过程。为实现理念落地,学校构建三维心育坐标系,以认知、情感、行为为坐标轴,开发覆盖全年级的“必修+选修”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校长李继芳率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带领教师团队将积极心理学理论深度融入教学实践,实现从被动应对问题到主动培育积极心理的理念转型。

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学校打造了五维支撑的全链条育人矩阵。在课程创新方面,构建起“阳光心理”立体化课程生态,形成“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专题课程、协同课程”四位一体的架构。基础课程系统传授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知识;实践课程通过沙盘游戏、户外拓展等20余种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体验;专题课程针对学习压力、社交恐惧等共性问题提供订单式服务;协同课程则通过“智慧父母”工作坊、《融创》简报等载体,将心育延伸至家庭,显著提升家长的心理支持能力。课堂教学层面首创“多元互动思辨”模式,通过质疑、碰撞、争鸣等环节推动“知、情、意、行”统一。

师资赋能是全员心育生态构建的关键。学校实施“人人都是心理师”计划,115名专兼职心理教师覆盖全学科。校长牵头成立诸城市青年心理学会,将专业心理咨询服务融入校园日常;心理咨询师免费为学生提供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率达98.5%。同时,建立“心理辅导、育人导师、心理信箱、心理委员”四重保障体系,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针对高危个案,启动“家、校、社、医”四级响应机制。2024年,成功干预危机个案27例,干预成功率达92%。通过“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和动态测评系统,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准确率提升至89%。

学校连续5年在诸城市普通高中督导中位列第一,2023年获评“潍坊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相关成果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显示,92%的学生在抗挫力、同理心等维度达到优秀水平。典型经验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平台广泛传,在省内3所学校推广形成“理念、课程、机制、工具”四位一体范式。研发的“阳光心理”工具包涵盖分层教案、情景手册、测评量表等,其中“生涯探索量表+团体辅导指南”已在12所学校试点。

面对新时代挑战,学校正探索三大创新方向:构建家校社协同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动态共享;建立“运动—心理”干预模型,开发体心融合课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化心理测评与个性化干预系统。这场持续多年的教育变革,不仅仅让学生拥有了更强大的心理韧性,更在齐鲁大地上树立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标杆。正如李继芳所说:“教育的真谛是对生命的唤醒与尊重。我们愿做点亮心灯的引路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逐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