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菏泽市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2 08:49 浏览量:1
日前,邮递员甜美的声音在东明县刘楼镇任庄村上空响起:“李正阳,你的北大录取通知书到了。”672分,北京大学法学院,这是一个少年用10余年时光写就的励志故事。
李正阳是我市被名校录取的优秀学子代表,今年我市有16人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创历史最佳。今年,我市本科上线总人数近3.9万人,预计录取3.2万人以上,比去年新增录取2000人。拔尖创新学生培养取得新突破,全省前10名1人,前100名2人,前150名4人,前200名6人,创新高考以来最佳。连续三年实现本科录取人数的重大突破,本科录取率三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增长27.6%、11.1%、19.2%。看似一组简单的数字,但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菏泽教体人辛苦的付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体局持续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全市教体系统开拓创新、破解难题、奋起直追,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全省率先成立思政课教研室,全市中小学校配备思政课教师1万余名,建立35个思政课精品团队,开展了百名思政教师进校园宣讲活动,实现了初中高中全覆盖。让党员教师带动教师团队全心全意教书,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统筹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目前全市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普惠性资源覆盖率95.58%。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实施强镇筑基行动,打造省级试点19个,市级试点镇52个;实施强校扩优行动,义务教育的集团化、联盟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构建“特色学科+特色高中”模式。成立菏泽市特殊教育集团,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创新打造市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成立一批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产教联合体,新增“231”产业体系密切专业布点29个。2025年,菏泽学院新获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智慧水利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智慧水利专业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的专业空白。菏泽医专新校区9月份启用,菏泽生物医药职业学院正在首批招生,高等教育短板得到弥补。
行走在绿水田野间,菏泽最美的是校园。2025年我市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4所、幼儿园8所,目前中小学项目已开工8个、幼儿园项目已开工8个。其中,市直高中、市直初中及市一实小长江路校区、中山路校区项目正在建设中,市特教中心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图审。我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65所,增加学位17.6万个,实施义务教育薄改项目881个,全市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100%,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
补齐短板,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我市推进新一轮“三名”人选培养,持续培养菏泽名校长人选30名,名师人选40名,名班主任人选60名。组织158名“三名”工程人员开展“名师送教下基层”活动,以学校“点餐”、名师授课的形式进行,提供精准化、对点式服务。编制发布2025年市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题指南;组织26项省级课题开题论证及11项省级课题结题鉴定;加强710项市级、46项省级课题的过程性指导与培育(开题、中期);组织教师参与省级教改成果培育会、家庭教育培训等活动。2025年,全市公开招聘教师35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890人,安置公费师范生372名。
在“五育并举、科学评价”改革引领下,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逐渐成为现实。我市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美育进校园;创建国家级、省级文明校园104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1个、实验校3所。2024年,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的运动员孟令哲斩获巴黎奥运会摔跤男子古典式130公斤级铜牌,创下中国摔跤队在该级别的历史最好成绩。
菏泽日报 记者 张红艳
- 上一篇:不能用乡情绑架规矩
- 下一篇:彩礼争议新视角:女方的隐性成本是彩礼的3.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