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原因,让三位刚生完孩子的产妇进了ICU
发布时间:2025-08-12 08:55 浏览量:1
人们时常听说孕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事件,知道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但是对肺栓塞却感到比较陌生。近期,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陆续收治了三名肺栓塞患者。
三名宝妈突发肺动脉栓塞
37岁的何女士(化名)剖宫产生过宝宝,此次又怀上双胎,不料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孕37周剖宫产术娩出2个男宝宝后产后出血,术后第二天检查发现右侧小腿肌间静脉部分血栓形成,造影显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栓塞。
31岁的患者颜女士(化名)在胚胎移植术后喜获双胎宝宝,她在孕期有妊娠合并高脂血症。在剖宫产术后第一天,出现未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低至90%~92%,检查发现她的左肺下叶肺动脉见附壁血栓。
29岁的唐女士(化名)有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症,房间隔缺损,在孕31周+6时胎膜早破,在剖宫产术后检查显示左下肺前基底段肺动脉栓塞。所幸的是经过产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的协作,三例产妇均得到成功救治,母子平安。
肺栓塞死亡率高达30%
怀孕生娃怎么会跟肺有关系?其实,肺栓塞与羊水栓塞一样,都是致死率很高的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肺栓塞的发病率是羊水栓塞的10倍以上,且可在整个孕期发生。严重的肺栓塞,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几分钟时间,几乎来不及抢救,死亡率高达30%。我们请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习丰产介绍一下肺栓塞这个孕产期的“隐形威胁”。
什么是肺栓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习丰产介绍,肺栓塞是指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部血流受阻的急症。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至肺动脉,引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致猝死。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高龄、肥胖的孕产妇逐渐增多,肺栓塞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孕妇久坐久卧也是危险因素
孕产妇为什么容易发生肺栓塞?习丰产介绍,肺栓塞约40%病例没有特定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产前危险因素和产后危险因素。
其中,产前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口服避孕药、产前出血、辅助生殖和妊娠期糖尿病、动脉高血压、感染(肺炎、泌尿,HIV)炎症性肠病、浅静脉血栓、易栓症、肥胖、卧床>3天等,产后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有研究表明,孕期女性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未怀孕女性的4~5倍。
女性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容易发生肺栓塞的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妊娠期血液凝血因子增加、纤维蛋白原升高,使孕妇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二是孕期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静脉血容量及压力升高会加重肢体淤血;三是孕期体内激素的改变会引起静脉扩张,加重血管内皮损伤。除了生理变化,女性在孕期或产后的生活习惯也会发生变化,易久坐久卧,加重了血液循环不畅,很容易在骨盆或下肢静脉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崩落,也会增加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坐月子也要每隔一个小时起来走动
孕产妇如何预防肺栓塞发生?减少久坐或久卧。定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顺产妈妈和剖宫产的妈妈在分娩后应根据身体状况适当下床活动;陪同的家属也可以帮产妇捏捏腿脚,让产妇保持血液畅通;坐月子期间,不要长期坐着或躺着,每隔一个小时得起来走动一下,或做一些有益的运动;注意护理。孕期合理膳食,适当控制体重,避免脱水;早期下床活动可使用弹力袜或气压泵预防血栓;控制基础病,及时筛查,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如高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需及时就医,降低血液高凝风险;高危人群用药:长期抗凝治疗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习丰产提醒,肺栓塞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且症状缺乏特异性的疾病,发生前几乎无法预测,起病急、进展快,但早期识别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如果孕产妇发现身体异常,如孕产妇左右腿大小不一,一条腿变粗,可能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信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在活动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气短,或者在休息时突然感到胸痛,尤其是胸痛与呼吸有关,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这也可能是肺栓塞的早期表现。同时,如果出现咯血、晕厥等症状,更要立即前往医院,以免延误病情。
通讯员 史月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