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重新定义中国音综的格局与可能
发布时间:2025-08-12 10:06 浏览量:1
在上周五晚结束的《歌手2025》总决赛中,陈楚生凭借歌曲《赤裸裸》《获奖之作》的精彩表现,摘得歌王桂冠。这场国际体育赛事级别的音乐竞技,也在全球关注中盛大落幕。
在近年来全球化复苏的浪潮中,音乐综艺对于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意义越发凸显。《歌手》这一走过十二年的音乐综艺IP,也已从单纯的视听娱乐产品,演进为具有文化外交功能的媒介平台。《歌手2025》以其独特的国际化实践,向世界展现着大国形象,传播着中国声音。
打造国际体育赛事级音乐竞技场
从去年开始,重启的《歌手》IP升级为国际音乐文化交流节目。《歌手2025》监制洪啸表示,“从《歌手2024》开始,这一直播类型的音乐节目就是以国际音乐交流竞技赛事的定位来设计的。”
《歌手》底层逻辑的变化带来了观赏逻辑的变化,直播形式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审美范式的转变。洪啸表示,“现在的《歌手》和曾经录播的《歌手》,我个人感觉变化很大。以前我们听到的是像CD一样的作品,看到的是歌手奋力备战的真人秀,而现在我们听到的是5分钟竞演舞台所带来的情绪、演唱细节以及实时的音乐能量,看到的是直播全程记录下的歌手们的真实状态。”
从“直面自己的人才是真”, 到“继续无惧地真”,《歌手》的核心理念一以贯之。《歌手2025》制片人张丹阳表示:“《歌手2024》我们因为坚持真实而迎来了很多挑战,诸如高强度的审视、舆论的高压。在第二年义无反顾地坚持直播真唱,便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决心,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从录播音乐竞演升维成一周一次的直播竞技后,真实性带来了超出想象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第八期国际揭榜赛,来自马来西亚的李佳薇和巴西的艾莉西亚·伊芙琳双揭榜双晋级后,节目组随即官宣《美国好声音》第九季冠军乔丹·史密斯作为袭榜歌手加入,将竞技强度推向新的高度。洪啸透露,节目组在看完彩排、联排之后,都难以预测谁会被淘汰。
当第九期结果公布,曾两次夺得周冠军的格瑞丝·金斯勒以第七名爆冷淘汰时,这种赛事感达到了顶峰。犹如世界杯小组赛的死亡之组,这期也是歌手们得票比例极为接近的一次。
在如此激烈的竞演中,格瑞丝·金斯勒依然选择了歌词密度较大、演唱难度较大的《闪闪惹人爱》进行演绎。她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对节目的诚意有目共睹,但对于投票观众而言,可能会将这一舞台与此前的中文歌曲《如愿》进行对比,从而做出选择,导致了这一结果。令人欣慰的是,而后格瑞丝·金斯勒以冲榜歌手身份重返舞台并成功进入总决赛,弥补了观众遗憾。
在洪啸看来,《歌手2025》想要传递的独特价值是真实的代价很大,但是依然要无惧地真,他表示:“歌手们接收到的声量是巨大的,但是他们依然选择站到《歌手2025》的舞台上,所以非常佩服他们的勇气,这是我们节目组和歌手们共同面对的挑战,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知音和观众。”
跨越洲与海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从首发歌手米奇·盖顿、格瑞丝·金斯勒、BENI红,到袭榜歌手查理·普斯、麦可·布雷、乔丹·史密斯,再到揭榜歌手李佳薇、艾莉西亚·伊芙琳,这是《歌手》IP发展至今国际歌手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歌手的音乐风格更加多元,参与的国度更多、音乐类型也更丰富。
据张丹阳介绍,从《我是歌手》第二季开始,几乎每一年都有国际友人登上这个舞台,让观众见证了多元的音乐文化,去年将国际化的概念放大,成为了节目的主体元素,是源于节目的底气—— “《歌手》有着世界级的影响力,足以担得起国际文化交流的重任。”
节目对外籍歌手的邀约标准,暗藏着文化外交的智慧。洪啸表示,“第一肯定是要非常有实力,第二,我们也很看重其音乐表现背后折射出来的国家文化。他们站在这个舞台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自的国家,要做到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歌手2025》构建起一个跨越地理界限的音乐共同体,在这里可以看到英国古老的民谣遇见草原最美的歌曲,经典歌舞片《马戏之王》的主题曲碰撞港乐“分手美学”的巅峰之作,西方歌剧舞台迎接重庆山城的回响。这些音乐产生的化学反应,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比拼,形成真正的文明对话,观众收获的不仅是听觉盛宴,更是美美与共的全新体验。
在张丹阳看来,文化出海的关键不在“输出”,而在“共情”。当日本歌手BENI红在《歌手2025》舞台上深情演绎经典日剧《悠长假期》主题《Close To You》,中外观众瞬间被集体记忆的浪潮淹没,拉近了不同国度之间的情感链接。而BENI红演唱后脱口而出的“我爱中国,我爱长沙”, 艾莉西亚·伊芙琳在听到云飞演唱民族音乐《鸿雁》时感动落泪,这些未经设计的真实瞬间,构成了节目国际传播中最具穿透力的文化符号。
在舞台之外,节目也在进行润物无声的文化传播。去年参与节目的美国歌手亚当·兰伯特会在录制间隙深入长沙的街头巷尾,体验传统美食;今年加拿大歌手麦可·布雷在湖南游览了岳麓书院,感受中医理疗,学说长沙方言;美国歌手查理·普斯探访芒果美术馆,在齐白石大师的水墨真迹前流连并体验书法……他们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完成跨越语言的文化共振。
从播出到收官,《歌手2025》在海外赢得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并获得多国使领馆或政府机构推介。第8期播出前后,中国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巴西驻华大使馆、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等相关机构连发多条对相关歌手的祝福,并高度赞扬《歌手2025》“用音乐搭建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总决赛结束后,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关注《歌手2025》,祝贺美国歌手米奇获得亚军,点赞美国歌手格瑞丝表现。
《歌手2025》既让我们看到了流行音乐最主流国度的顶尖实力,也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认识到中国的歌手、感受到中国的文化。正如张丹阳所说:“我们始终相信,音乐可以跨越地域、打破语言的壁垒,因此音综所呈现出的作品、节目里各国歌手的相处,也就能成为国际交流的敲门砖。”
中国00后音乐人的国际化首秀
《歌手2025》另一具备文化交流意义的布局,是让单依纯、马嘉祺等中国00后歌手与国际顶尖音乐人同台竞技。
00后歌手的加入,首先是节目解决华语乐坛“断代危机”的策略。制片人张丹阳表示,“选拔推新类的音乐节目在近期待播综艺中的比例逐渐回升,底层逻辑源于近几年音综推新人的步伐放缓,是市场需求决定的。2020年《中国好声音》单依纯夺冠之后,几乎没有足够亮眼的生力军涌现。而参加音综的‘熟脸歌手’相对饱和,观众也出现了一定的审美疲劳,所以急需新人问世,提振市场。”
在《歌手》重启的这些年,已有众多00后音乐人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其中不乏大放异彩之辈。对于年轻歌手的选择,洪啸提出有三大标准,“第一要求业务能力要能抗打,第二要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风格。第三希望他们能带来更受年轻观众喜欢的音乐作品,或者说其表演风格更加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
在节目组对许多专家、顾问的采访中,都提及单依纯来《歌手2025》,就是让大家听一听年轻一辈最顶尖的live的水准如何;而此前参加过湖南卫视《声生不息·宝岛季》的马嘉祺,能够做到人歌合一并且有自我表达,所以即便他的舞台表现可能相对前辈青涩一些,但《歌手2025》依然希望给到年轻人机会,来表达这一代人的声音,助力他们更上一个台阶。
两位年轻歌手在节目里都贡献了众多值得回味的舞台。马嘉祺演绎的《云与海》将复杂的情绪揉进歌声,清澈的嗓音下拨开层层心事;《光之翼》电子摇滚风的改编既有少年气又有爆发力。单依纯的《珠玉》气息流转间点缀空灵歌声,如月光般柔和又明亮;《天空》用婉转悠扬的声线在观众心上激起阵阵涟漪;总决赛则带来为《歌手2025》而作的《有趣》,将柔软与锋利并置,轻描淡写间藏着凌厉锋芒。
而这种对专业主义的坚持,也是《歌手》IP拥有国际信誉的根基。数据显示,单依纯的《李白》《珠玉》在YOUTUBE单平台的海外播放量分别达到110万和97万,两首歌曲的海外浏览量分别突破899万和885万。洪啸表示:“我们希望能够把中国的优秀年轻歌手推向国际,不只是让我们的年轻观众喜爱外国的年轻歌手,同时让我们中国的年轻歌手也能被外国的观众喜欢上。”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这个圈层审美分化的时期,《歌手2025》洞察市场和观众希望“歌坛00后上桌”的强烈心愿,以包容一切的姿态集结不同年龄的歌手、不同风格的音乐交流碰撞,恰恰暗合了国际音乐市场的多元审美需求。在与国际顶尖音乐人的同台竞技中,中国00后的音乐表达同样能找到知音,这种“音乐联合国”式的生态,正是文化出海的理想模型。
从重启IP至今,《歌手》正在重新定义中国音综的格局与可能。《歌手2025》的国际化探索已超越单纯的节目制作范畴,正在成为新时代文化出海的创新样本,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音乐或许是最具穿透力的外交语言,而真诚与专业,永远是跨越国界的最佳通行证。
— THE END —
作者 | 刘翠翠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