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荔枝蜜,泷州千年情(二)| 贡果品质的自豪
发布时间:2025-08-12 10:21 浏览量:2
序言:长安与泷州,因《龙龛道场铭》而血脉相连。《长安的荔枝》热播,竟发现罗定深植于盛唐的根系是如此深厚,小小荔枝,凝聚着罗定的地理、历史、物产、人文之精粹。荧屏故事激活了本土记忆,让虚构人物的精神在罗定找到现实的土壤与传承,罗定人共同品味这份跨越千年的甜蜜与厚重,寻找到一个恢弘的历史坐标,证明这片土地从未缺席过宏大叙事。下面推出《长安荔枝蜜,泷州千年情》系列专题文章之二“贡果品质的自豪”,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长安荔枝蜜,泷州千年情
贡果品质的自豪
罗定在哪里?在两广交界、南江之滨。这里拥有独特的文化、秀丽的风景、良好的生态、丰富的物产,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珠三角的后花园”之誉。
假如电视剧中的李善德熟知泷州,相信他会选择当地荔枝作为送往长安的贡品。单论地利,泷州比高州更近长安,其品质,更是出类拔萃。
罗定是广东荔枝的主要产区之一,北纬22度的丰沛阳光让这里春温秋暖,孕育出形、色、味俱佳的顶级佳果。
从古至今,福地孕育“醉美罗荔”。清初广东百科全书《广东新语》记载岭南文坛领袖屈大均语:“荔枝以泷州所产为最,甜而不酸,核小而肉厚。”
罗荔同样在古诗中传颂,罗定直隶州学正陈志仪诗曰:
荔枝花落瘴云开,日日江头市舶来。
新摘香甘三百颗,人人轻挂越王台。
清举人黎耀宗诗曰:
荔枝红映酒旗斜,两岸人家尽种花。
一自西江通棹后,珊瑚万树属繁华。
清本土文人陈本诗曰:
六月炎云烘赤霞,泷人攀树摘山槎。
筠篮满贮绛纱颗,争上圩船卖荔家。
清举人区禹基《泷州风物咏》也留有残句:丹荔垂枝压短墙。
《太平寰宇记》卷164《岭南道八·泷州》明确记载“土产:荔枝煎,与端州同贡”,说明泷州荔枝早已是朝廷贡品。
在泷州大地传着一段善德故事。唐武德年间,吉利村孝子丽芝为重病母亲求医,得神秘老者“东寻百里,取药龙龛”指示,跋涉至龙龛岩,祈求神灵降药。他背回来的野果神奇变为荔枝,母亲食用此果,病去体健,丽芝遂将荔枝核种满庭院。四里八乡的乡亲们听闻孝子求药故事,遍种荔枝树,纪念孝子,改吉利村为“丽芝村”,荔枝从此成为守护罗定人的圣果。《长安的荔枝》热播,龙龛岩再次成为罗定荔枝连系大唐荔枝的时空交汇点。
时光流转,生江镇花坪村的荔枝古道、泗纶镇青桐村的800年古荔还在续说着光阴的故事。罗定市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立足特色资源禀赋,积极谋划和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兴旺推动强县兴镇、富民兴村的新路径。全市有荔枝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147个、家庭农场356个,荔枝种植面积达3.3万亩,2025年荔枝产量达3.1万吨,产值超3亿元。“罗荔”荔枝品牌,正融入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的宏大乐章中,借力“荔枝+”战略,让荔枝的香甜与价值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流淌、升华。
当前,罗定荔枝已从枝头珍品,超越“果”的属性,蜕变为一方水土精心涵养的品牌象征,化身文化创意的鲜活载体。广东云浮首届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大会暨罗定荔枝旅游文化活动,“品鉴+采购+粤菜师傅+歌舞+体育”的“荔枝+”画卷徐徐铺开,传统与现代激荡交融,赋予古老荔枝文化蓬勃新生。民政部门以黎少镇专产的“圣糯”荔枝之名,取其“圣洁的承诺”之意蕴策划婚恋活动,将定制二维码张贴于婚姻登记处,荔枝便如一枚饱含祝福的甜蜜信物,为婚恋仪式添上浪漫底色。
朝廷选择岭南的荔枝,是因为其品质上乘。以剧中胡商苏谅的话来说:“岭南荔枝甜而不腻,汁水丰盈如醴酪,核小如豆,肉厚如脂,入口即化,甜香直透心脾。”黎少“圣糯”荔枝,正符合这样的标准与要求。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建国评价圣糯:胜过糯米糍,软中带脆,糯香味浓。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资深荔枝专家向旭说,“圣糯”的品质属于顶尖水准,肉质晶莹剔透,爽滑可口,媲美冰荔、观音绿、仙进奉,比很多品种荔枝的焦核率要高。
有独特的本土文化,有历史人物加持,让罗定人对《长安的荔枝》倍感亲切,产生了浓厚的情怀。好剧热播,荔枝热卖,互联网热议,成为今年罗定荔枝丰收季的亮丽风景线,这个夏日,荔枝芬芳浸润着泷州古城。
- 上一篇:用经历去定义你的人生
- 下一篇:鸡蛋男事件后续来了 妻子已带侄子回到娘家,后悔远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