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 促创业 ①|宜宾: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就业创业沃土上
发布时间:2025-08-12 11:43 浏览量:1
编者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在宜宾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从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到市场主体的积极作为,从劳动者的奋斗身影到服务体系的坚实保障,“就业”二字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即日起,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宜宾市融媒体中心(传媒公司)联合推出“稳就业 促创业”专栏,走进车间厂房、社区驿站、企业园区,聚焦就业工作的扎实成果、扎根宜宾的奋斗典型、吸纳就业的优质企业以及“宜就业”驿站的暖心服务,展现宜宾如何以产业发展拓宽就业空间、以政策创新破解就业难题、以服务升级提升就业质量,让“在家门口就业”从愿景变为现实。通过这些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宜宾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发全社会参与就业创业热情,共同为宜宾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王老师他们的精准帮扶,让我顺利入职了铜鼓中心卫生院,现在每月收入稳定,还能在家门口上班。”说起如今的工作,2022年毕业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燕朝军难掩激动。这位来自脱贫家庭的年轻人,曾因就业迷茫焦虑不已,如今在“一对一”帮扶下,不仅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岗位,更看到了成长的希望。
2025年宜宾市“点亮生涯 乐业宜宾”就业创业指导活动进高校
在宜宾,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直以来,宜宾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心头大事”,以产业为基、以服务为桥、以温度为墨,在“323”工程的蓝图上,绘就了一幅“就业有门、创业有路、发展有望”的青春画卷。
产业沃土 十万岗位托举青春梦想
走进宜宾高新区产业园,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招聘海报格外醒目。“我们2024年吸纳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超200人,主要为助理工程师、作业员、工程师、经理等岗位。2025年提供岗位主要包括助理工程师、作业员、专员、资深专员等。”和光同程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产业兴则就业兴。宜宾抢抓绿色新能源产业风口,“一蓝一绿”产业集群的崛起,为高校毕业生打开了广阔天地。近三年新增的超10万个就业岗位中,既有五粮液、天原等国企的“稳岗”,也有民营企业的“活力岗”,更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初心岗”。
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重点国有企业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开发适配岗位1.5万余个;市属国企三年来吸纳近万名高校毕业生,用“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传递着担当;“宜就业·社区快聘”平台上,8400家企业的20.62万个岗位,照亮着学子们的择业路。
“作为宜宾本地人,能够在毕业后回到宜宾就业,我还是挺满意的。”山东交通学院研究生应届毕业生陈雨帆,如今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担任设备部助理工程师,宜宾的产业发展让他的专业有了用武之地,他的故事正是“产业引才、岗位留才”的生动注脚。
精准帮扶 让每个梦想都不被落下
“老师会主动跟我联系,更不会厌烦我在他们下班时间的咨询。”从四川工商学院毕业生程代平在与长宁县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王晓春的聊天记录中不难看出,王晓春对他的咨询十分耐心,修改简历、推荐岗位,提出面试建议……如今,程代平已进入长宁县委统战部(劳务派遣)工作。程代平的求职过程,也很好地诠释了“两个兜底”的温暖。
宜宾为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高校毕业生等“四类重点群体”量身定制了“一人一档”帮扶台账,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困难学子的就业之路。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更能享受“1131”精准服务: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
2025年“乐业宜宾”大学生就业冲刺夏令营暨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结业后双选会现场
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带队走访企业的“访企拓岗”行动从未间断;在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的职业指导工作室里,249名职业指导师随时等候学生咨询。“线上+线下,我们可以做到随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我们不仅要帮学生找到工作,更要帮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宜宾市人社局负责人说。
目前,宜宾正大力推进三年万名大学生就业见习提能计划,鼓励见习提能单位主要吸纳离校5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为暂未就业的大学生搭建起就业“缓冲带”,同时也为宜宾的发展构建了“人才蓄水池”。通过提供见习机会,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更好地适应职场。
成长生态 从“就业”到“乐业”的跨越
“在宜宾创业,不仅有资金支持、培训指导,还有政府、高校、企业协同构建的支撑网络,让创业不再是‘孤军奋战’,还有政策的‘兜底保障’。”毕业于重庆市广播电视台大学的创业者周清,如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人力资源公司,他坦言,他的创业通过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企业招用工成本补贴等政策支持,享受到了政策扶持资金近60万元,这对减轻他的创业成本给予了大力支持。
双选会现场
宜宾深知,就业不仅是“找到工作”,更是“成就事业”。“三大行动”构建起全链条成长生态:60个“宜就业”驿站扎根社区,15个零工市场激活灵活就业;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80个市级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让“学”与“用”无缝衔接;“感知宜宾”职业规划课、12条研学线路,带7万学子提前触摸城市脉搏。
“三长进高校”活动中,市领导、企业董事长与学子面对面,讲述“从车间到管理层”的成长故事;“就业创业故事会”里,返乡创业者分享着“把论文写在宜宾大地上”的实践……这些生动的课堂,让“平实之心、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深深扎根。
高校毕业生就业画卷正徐徐展开。三年来,宜宾共招引本科及以上人才近6万名,在宜高校毕业生留宜就业人数近万名,宜宾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居全省前列。
从三江口的晨曦到产业园的灯火,处处可见青春的奋斗身影。这座被长江滋养的城市,正以产业的厚度、服务的温度,让更多青春梦想在这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