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基层沃土拔节生长——武威市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综述

发布时间:2025-08-12 11:47  浏览量:1

盛夏的武威,一群青春洋溢的“归巢雏雁”与远方学子扎进田间地头、社区小巷、文化场馆,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实干书写担当。

561名“返家乡”大学生在280个岗位上挥洒汗水,90支高校“三下乡”实践团队、970名学子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共青团武威市委发起“雏雁归巢 青春建功”社会实践活动、“奔赴天马故乡 邂逅诗意远方”“三下乡”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行走”的大课堂中沐浴实践、润物成长。

一线岗位上的“新面孔”

“书本知识‘活’了,也更明白肩上的责任。”

武威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11名身穿白大褂,手戴蓝手套的学生跟随老师系统学习样品的处理、检测、分析及报告编制全过程。

在凉州区人民法院的立案窗口,法律专业的学生们协助整理案卷、参与诉前调解,对“法理情”的融合有了教科书外的深刻体会。

武威市融媒文化传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子们跟着前辈、写稿子、剪片子,真切感受“铁肩担道义”的职业分量。

还有28名医学学子在市人民医院开启“杏林之旅”,导诊、陪护、健康宣教,用细致服务温暖患者的心。

团市委积极联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结合大学生专业特长与发展需求,创新打造政企实践项目,助力青年实习就业、深化校地协同合作、服务地方发展大局。

田间地头的“新农人”

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正是青春绽放的沃土。暑假期间,团市委组织动员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凉州区柏树镇、民勤县苏武镇,“返家乡”大学生们挨家挨户走访,将最新的惠农政策用乡音土语讲给大爷大妈听。

甘肃农业大学的推普小分队也没闲着,他们把“趣味推普课堂”开到老乡炕头,用情景剧、顺口溜教大家说好普通话。

西北师范大学的实践团则把移风易俗的“大道理”编成诙谐的小品、情景剧、快板,引得乡亲们笑声掌声不断。

甘肃医学院的学子们背着药箱走进村卫生所,为450多名村民义诊送药,普及健康知识,让医药文化的种子在乡间生根发芽。

风沙线上的“新力量”

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3个高校实践团850余名师生顶着烈日走进民勤县种林公益发展中心生态公益林基地,利用专业知识,采集土壤样本、分析梭梭树的耐旱抗盐碱特性,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态治理调研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的实践团队操作着无人机盘旋在昌宁镇四方墩生态林上空。高清镜头实时回传梭梭林生长画面,微滴灌系统通过手机APP就能精准控制水量。“我们尝试引入AI监测、物联网和新型固沙材料,用科技力量为‘锁’住黄沙找到新路径。”队员们兴奋地介绍。

青春智慧与治沙精神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团市委开设“追梦八步沙 助力生态兴”生态环保实践专项,组织高校实践团前往民勤县种林公益发展中心生态公益林基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等地,实地感受防沙治沙成果,切身参与植被管护,深化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理解。

文化场馆的“新使者”

在市博物馆、西夏博物馆,42名“返家乡”大学生忙碌着,引导观众、策划社教活动、讲解文物背后的丝路传奇。

目光转向新媒体平台,一群“青年推荐官”则以青春视角解读地域文化,以活泼语言讲述武威故事,依托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带话题“青年推荐官”发布视频10期、浏览量达3.6万人次。

甘肃农业大学等20个高校团队则在红崖山艺术长廊挥毫泼墨,将民勤的治沙奇迹、绿洲风光和美好憧憬融入“大学生画民勤”创作中,打造出一条承载梦想的艺术长廊。

团市委开设“青年探源 武威焕彩”文化推介实践专项,联动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雷台汉文化博物馆等场馆,引导青年学生挖掘丝路重镇的历史故事、非遗技艺与自然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推动千年文脉在当代青年中薪火相传。

爱心课堂的“小老师”

“哥哥姐姐,这道题怎么做呀?”在武威市青年之家,孩子们围在大学生志愿者身边叽叽喳喳。武威筑梦者义教服务队的27名大学生精心设计了手工、绘画、科普、体育等课程,让孩子们的假期缤纷多彩。

古浪县横梁乡的托管班则别具一格,大学生们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野,认识庄稼,体验农事,在乡土气息中拓展视野。

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实践团也发挥专长,为孩子们带来科普实验、普通话小课堂和心理健康游戏,让知识的养分与温情的守护滋养祖国的花朵。

这个暑假,像这样的托管班在武威城乡有18个,101名大学生化身“假期辅导员”,为400多名孩子提供作业辅导、阅读陪伴和心理关怀,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暑假。

从一线岗位的严谨细致,到乡村振兴的躬身实践;从风沙线上的科技探索,到文化场馆的深情讲述、托管课堂的温暖守护……青春的种子,正在实践的沃土中拔节生长。

共青团武威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紧扣青年成长需求,不断创新形式、拓展平台,引领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了解国情民情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奉献中练就过硬本领,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新武威记者包雨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