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袁芳:在同心树下,续写民族团结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8-12 12:03  浏览量:1

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乌化小区,一棵50岁的沙枣树被居民唤作“同心树”。它不仅见证着社区变迁,更见证着一种精神的传承。65岁的袁芳,正是这精神火炬的传递者,她将阿迪·艾沙留下的民族团结火种,化作日复一日的行动,温暖着街巷邻里。

袁芳曾与阿迪·艾沙同厂工作,被他的事迹深深打动后,她决心成为讲述者:“我要像阿迪·艾沙一样,让更多人感受这份温暖!”邻居蔡红说:“她说到做到。”在社区课堂、茶话会上,袁芳的故事总能引发共鸣。一次宣讲刚结束,居民米尔古丽说:“袁大姐说得对!我就是受艾沙大哥影响,上月刚给困难孩子捐了冬衣!”退休教师常志勇说:“是啊,前两天我们还一起去看了生病的邻居。”袁芳用故事撒种子,邻里用行动让善意开花。单亲妈妈努尔古力忘不了那个寒冬:家中暖气爆裂,冰水淹了自家又渗到楼下袁芳家。经济拮据的她无力维修,心急如焚。袁芳却反过来安慰她:“别急,人没事就好!”更让努尔古力没想到的是,袁芳随即就叫来自家侄子,修好了暖气。看着恢复温暖的家,努尔古力紧握袁芳的手说:“姐姐,你就像我的亲人!儿子上学负担重,我真没钱修。”袁芳拍拍她说:“谢啥,住一个小区,就是一家人!互相搭把手,应该的。”一句“一家人”,暖过寒冬的暖气。2017年,袁芳动员社区居民成立了15人的“爱心大妈巡逻队”。巡逻中得知小区的阿布力克木·牙森患有严重的肝包虫病,术后断了收入,陷入绝境。“这娃不能耽误治病!”袁芳立即号召队员募捐。大家你五十我一百,很快凑齐1500元救命钱。队员何彦秋感慨:“袁芳就像火种,点燃了我们所有人的善念!”这支队伍守护社区,更传递关爱:探望空巢老人、为脑瘫儿童送物资。袁芳从2018年起,坚持每月向残疾儿童福利院捐款20元,7年从未间断;2024年底,又联合“爱心妈妈”团队为80名贫困儿童送去新衣。孩子们的笑脸,是“同心树”下最美的风景。如今,沙枣树枝繁叶茂,袁芳常坐在树下,对年轻一代说:“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阿迪·艾沙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们要接好班,把他的精神传下去,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多帮需要帮助的人。”从故事的倾听者到讲述者,再到善行的践行者与凝聚者,袁芳用数十年坚持,让阿迪·艾沙的民族团结精神,在“同心树”的年轮里,在社区的温情日常中,生生不息,奔涌向前。

#水磨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