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庆阳丨从“生态守护”到“绿色崛起”
发布时间:2025-08-12 12:14 浏览量:2
在祖国的大西北,黄河以其雄浑之势奔腾而过,塑造出独特的“几字弯”。在这一区域,庆阳犹如一颗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正以坚定的步伐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以赴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致力于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正宁县中湾林场。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全力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庆阳市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属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是甘肃“四屏一廊”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屏。同时,它还是国家级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然而,其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
全市8县(区)全部被纳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核心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6%,生态建设任务艰巨而紧迫。
面对这样的形势,庆阳市立足“北阻风沙、南保水土”的生态功能定位,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怎么打”“在哪里打”“打什么”等关键问题,确定了“一屏五区”项目建设布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成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个,完成沙区治理126.428万亩,荒漠化土地面积、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4万亩、5.7万亩,逐步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特别是今年以来,庆阳市克服春季旱情影响,加快实施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新造林管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三北”工程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109.94万亩,占年度总任务的73%。
华池县大凤川林场。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上半年落实中央、省级林草项目资金13.4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庆阳市马莲河、蒲河流域和东南部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个‘三北’工程重点项目成功落地,规划总任务106.57万亩,总投资13.12亿元。目前,已下达第一批建设任务75.1万亩,落实到位项目资金7.35亿元,计划今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庆阳市大力推进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出台4个管理办法,创新实施8项建管机制,探索形成“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全过程、精细化、标准化建设管理的“庆阳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截至目前,庆阳市实施造林、抚育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143.4万亩,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0.9万亩。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林草覆盖率达到60.63%、水土保持率达到57.37%,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三。
西峰区清水沟国家水利风景区。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聚焦三大保卫战推进污染治理
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庆阳市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污染治理。境内马莲河、蒲河水质由V类、Ⅳ类稳定提升到Ⅲ类及以上,水环境质量改善被列入全省典型案例。空气优良比例最高达到95.6%,6项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庆城县在蓝天保卫战中,构建了“源头替代-过程严管-末端深治”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行动,对27项问题和瓶颈进行精准攻克。强化机动车尾气监管,推行建筑工地扬尘智慧巡查模式,实施机械化清扫、立体化洒水等管控措施,以“铁腕”措施守护一片蓝天。
西峰区常态化落实巡河机制,构建了区、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同时,搭建西峰区智慧河流管理平台,在蒲河河道两岸布设18个在线视频监控及水位监测点,实现了对河道水面及岸线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化管理,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宁县以矿山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为重点,修复土地面积160.7公顷,6家矿山企业纳入国家和省级绿色矿山名录。马莲河周家村和蒲河后河桥国考断面水质优于考核目标,耕地土壤环境全部为优先保护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庆阳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同时,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强弱项、补短板工作,补齐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大件垃圾处理设施短板。
2024年,全市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56.63万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8.53万吨,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28.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
“‘无废城市’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所有固体废物完全资源化利用。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废弃物随意丢弃或填埋,不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其远景目标是让整个社会建立良好的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共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庆阳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持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峰区巴家咀水库。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联防联治区域协作共筑屏障
近年来,庆阳市全力实施好绿色转型整体行动、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水土流失治理行动、生态系统修复行动、国土持久绿化行动、治水兴水升级行动、防沙治沙阻击行动、环境安全保卫行动等“八大行动”,有效统筹产业转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庆阳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亮。
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庆阳市与陕西、宁夏的相关市(县)联合谋划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过渡带联防联治建设项目,共同应对跨区域的生态问题。在联防联治过程中,形成了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资源互补的生态保护合力。
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共享治沙经验和技术;在生态监测上,搭建统一的监测网络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联合开展物种调查和研究,共同制定保护方案,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通过区域协作,庆阳市与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生态保护共同体,共同筑牢了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黄河“几字弯”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今的庆阳,塬上岭下、梁峁沟壑皆披上了绿装,满目苍翠,绿意盎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百姓享受到了“生态福利”,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众多绿色产业项目落地,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蓬勃兴起。
庆阳市因地制宜,发展苹果、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其中,种苗、林药、林菌、林禽等生态产业产值达5.8亿元。
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和生态景观的优化,让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开发。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凭借其原始森林风貌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成为游客们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热门目的地。
庆阳市积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黄河“几字弯”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庆阳融媒记者 闫慧 通讯员 张艳丽)
环县:聚焦关键点 奏好“水保曲”
近年来,环县聚焦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和技术创新三个关键点,构建“工程实施、制度约束、科技支撑”三位一体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保障生态修复成效,推动绿色发展。
环县披上“绿衣”的山川梁峁。 庆阳融媒记者 鹿铭 摄
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抓手。环县多方统筹,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如坡耕地、荒山荒坡等,实施梯田改造和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河草”的系统治理,通过修建排水沟、生态护坡等措施,提升区域水土保持能力;针对沟头前进、塬面萎缩的现状,通过实施固沟保塬工程,对塬面径流进行集蓄和调节排导,减轻侵蚀沟排洪压力,减缓塬面径流引起的侵蚀沟发展趋势;针对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的沟道,通过实施淤地坝工程,拦蓄泥沙、抬高侵蚀基准,减少下游洪涝灾害,增加耕地保护农田。通过这些系统性工程措施,从源头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十四五”以来,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4.29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30座,除险加固病险淤地坝5座,治理抢救性沟头和潜在性沟道16条,保护塬面93.09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坡耕地和小流域55.98平方公里。
环县小南沟乡杨胡套子草原。 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近年来,以煤矿、石油、风电、交通等为主的生产建设活动频繁,对这些生产建设企业进行水土保持监督成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县通过检查建设项目是否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通过审批,施工中是否按照方案实施等,评估生态影响,明确防治措施。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水利部卫星遥感、行业部门无人机巡查、实地监测等手段,动态监督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定期巡查项目工地、生态修复区等,实时了解记录项目进展;通过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跟踪项目进展和整改进度;通过开展采矿、交通、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有效减少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项目完工后,全面核查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效果,对未达标的项目责令整改,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同时,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公众参与水保的意识。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结果问责”的闭环管理,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十四五”以来,全县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78个,下发整改意见26个,约谈通报17次。
合水县连家砭林场。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生态保护、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性工作,技术手段的升级是提高水土保持效率的关键。环县不断挖掘“人才技术”和“施工技术”的潜力,把数字化监测、生态技术应用、工程管理标准、专业人才引进等作为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平衡的驱动力,以专业人才提供科学支撑,以高标准施工技术确保方案落地,全力激发水保措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四五”以来,环县持续推进数字化监测和智慧化管理等工作,在城西川小流域建立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推广应用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新技术,增强治理效果。(庆阳融媒记者 鹿铭 通讯员 杨瑞芸)
推/荐/阅/读
快来参与“我为庆阳发展献良策”人民建议专题征集活动
2025年上半年庆阳市新能源发电量再创新高
庆阳的夏天,太出片了!︎发布/ 马瑶
审核 / 马骁
☎️新闻广告热线 / 0934-5926120
0934-86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