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风从海上来・自然探察团” 带青少年解锁身边鸟类邻居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5-08-12 12:12 浏览量:2
浦东文明
展示浦东文明创建风采,分享浦东城市文明成果,在这里,我们与您一起感悟真善美,传递新风尚。
7月,“风从海上来・自然探察团”科普实践活动走进浦兴路街道、东明街道、高行镇、合庆镇、航头镇、北蔡镇等多个街镇的九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作为 2025 年“文明实践在浦东”配送项目之一,由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浦东新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与各街镇文明实践站联合承办,让青少年认识身边的鸟类邻居,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探索热情,培养观察能力与生态保护意识。
鸟类科普小课堂
导赏老师们结合图片与趣味问答,为孩子们系统介绍了鸟类的特征。它们属于鸟纲、脊椎动物,体被羽毛、恒温、卵生,多数会飞,不同种鸟类的形态特征与他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许多鸟类随季节迁徙,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为候鸟提供越冬场所和停歇地。
随后,导赏老师详细介绍了上海鸟类重的“四大金刚”——乌鸫(雄鸟通体黑色、嘴橙黄色,鸣声嘹亮且善模仿)、白头鹎(头顶黑色、眼后枕白色,喜欢清晨鸣叫)、麻雀(上体棕黑斑杂,上海常见的树麻雀耳部有黑斑)、珠颈斑鸠(后颈有黑色领斑且布满白色珠点,叫声独特),并通过对比图片,教孩子们区分易混淆的鸟类,如乌鸫与八哥和乌鸦,珠颈斑鸠与家鸽等。
结合科普小课堂所学知识,导赏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小区里寻找、观察身边的鸟类,体验观鸟的惊喜与乐趣,更好地理解鸟类基本知识,更懂得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户外探察实践
导赏老师先给大家介绍望远镜使用方法和观鸟注意事项,保持安静不惊吓鸟类、仔细观察不随意投喂,还教大家通过羽色、叫声快速辨识常见鸟类的小技巧。
在枝叶间,总能看到白头鹎活跃的身影,它们头上的白色十分显眼,清脆的叫声常先于身影传来,成群结队地在树间跳跃觅食,是最常见的 “熟面孔”。
灌木丛旁或草坪上,乌鸫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它们是枝叶间敏捷的黑影,嘴部的橙黄格外亮眼,时而落在草地上低头寻觅食物。此外,珠颈斑鸠的“咕咕”声总能让人循声望去,颈间那圈缀满白色珠点的黑色领斑格外醒目,踱着步子找食时,总是透着从容的气质。
这些家门口的自然探索,让孩子们认识了身边的鸟类邻居。愿这份对自然的好奇持续生长,让更多人在与飞鸟的相遇中,感受万物共生的美好。下次遇到小鸟时,记住他们的名字,轻轻向自然问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