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内卷!看千年前柳永如何写就“退路宣言”!

发布时间:2025-08-12 12:00  浏览量:1

在一个各行各业都卷的时代,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躺平永远是梦想,卷永远是现实。

《早梅芳》,大词人柳永却与众不同。

别人都在高歌猛进,他却独嫌退路不稳:

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铃斋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

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

流光溢彩的云霞染红天际,缥缈蒸腾的轻雾掠尽翠色。

红也艳,翠也浓。

山水风物,无不厚爱这方土地,浓墨重彩犹嫌不够。

且看故都美景,一霞万色,万山一翠。

红与翠装点的,都是远远近近的风流与繁华。

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

城楼上醒目惹眼的,是那彩绘的长戟,从那里俯瞰城内万千井巷,一井一巷,尽皆金碧。

一处楼台,一处亭阁,相依相照,熠熠生辉。

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水面上,翠色动人的是菱角,迎风摇曳的是荷花,它们一片片,一丛丛,盛大又隆重。

还有那杨柳处处的汀洲,是芰荷浦溆绿中的绿,景中的景。

形如彩虹般的桥身姿美丽,临水自赏,水上水下虚实相接,恰成双桥同框。

画舫轻舟,游人如梭。

湖光山色,光影流动。

这就是故都。

怎么看都看不厌的故都。

一千次看就会一千次惊艳的故都。

不管它出现在眼前,还是梦里,或是远方游子的心里,都永远动人,永远让人一眼沉醉。

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

后汉邓禹,佐光武定天下,以功封元侯。

柳永以汉元侯与眼前人相比,足见其赞誉之高。

据宋人笔记记载,柳永曾多次向杭州长官投赠词作谋求引荐,这位可与汉元侯媲美的功臣,该是柳永投赠对象中的一位。

其到底是谁,已无法确切考据,但结合词作中“破虏征蛮”等描述,不难看出是一位征战杀场功勋卓著的武官。

那位堪比汉代开国元勋的贤臣啊,自从平定蛮夷建功立业,便受到朝廷重用,官居要职。

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

长年累月的军旅生活,别人只见功臣的风光,谁知他内心早已萌动倦意,意欲归乡。

激流不是勇进,而是勇退。

百尺竿头不是更进一步,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盛行衣锦还乡,又有何不可。

铃斋少讼,宴馆多欢。

荣归故里的功臣,治理一方,心闲神安,不必为公堂日渐稀少的讼案发愁,反而乐之不已,宴游馆中,欢喜多多。

但愿人间处处和睦,何愁衙门无事清闲。

事实上,功臣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功臣,治理一方民众更是如烹小鲜,正是在他英明的管理下,民风才得以淳朴,民心才得以安宁。

未周星,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

只是眼前平静安稳的生活并非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功臣担心的是朝廷有令,征召他回去,再被委以重任。

真是令人为此挂心,这样的挂心,偏偏还无计可施无法可想。

《早梅芳·海霞红》如同一幅敷彩鎏金的风景长卷,在柳永笔下,自然风物与人文盛景相映成趣,功业颂歌与隐逸情怀共生共鸣。

有考证认为柳永笔下所描绘之地是杭州,毕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不管如何赞美,都是不过分的。

重要的是柳永没有把眼光仅仅放在自然风光上。

词人既以“湖光里”的笔触展现景物之美,又通过“登庸计”的谨慎揣测,折射出封建文人在仕途进取中的焦虑与期待。

有意思的是,柳永展示的一切与主流观点实在是背道而驰——

别人都在高歌猛进,还唯恐进得不够快,不够高,而他呢?

词作中的主人公明明反其道而行之,不仅选择激流勇退,还犹嫌退得不够彻底,不够稳妥。

主人公甚至担心自己被朝廷惦记,说不准什么时候会被再次起用。

客观说来,作为投赠词,柳永的描绘不无讨好之嫌,用意是展现投赠对象的卓而不凡与高风亮节,此二者有其一已是难得,更何况是兼而有之。

也许柳永说的不仅仅是投赠对象,还有内心深处那个什么也没有说却处处都昭然若揭的自己。

在功成身退之前,他何尝不想真真正正地闪耀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