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砍经销商”风波背后,冰柜之战生死时速

发布时间:2025-08-12 12:35  浏览量:2

【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近日,娃哈哈深陷“砍掉年销低于300万元经销商”的风波,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面对舆论的猜测与部分经销商的控诉,娃哈哈集团于8月11日回应称,此举是基于市场策略的正常动态优化,并非针对特定规模客户。然而,这起风波的背后,是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上任后,对娃哈哈庞大而传统的销售体系发起的一场深刻而剧烈的改革。

年销低于300万元经销商被“砍”,冰柜投放成导火索

事件的导火索源于一则媒体报道,称娃哈哈正在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并将部分小经销商并入大经销商体系,由此引发了一些款项纠纷。尽管娃哈哈官方回应称“经销商新增数量远大于解约数量”,但来自一线经销商的声音却揭示了改革阵痛的残酷性。

江西萍乡的一位经销商王新(化名)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他向媒体无奈地表示:“我做了15年娃哈哈,去年业绩超千万,今年却直接被砍掉了。”淘汰的理由让他难以接受:未能按时完成公司下达的冰柜投放任务。据其透露,他3月底到货83台冰柜,但仅半个月后,公司检查时他只投出了40多台。“半个月投完80多台?在萍乡这种可口可乐、农夫山泉、东鹏等品牌混战的市场上,根本不可能。”王新的困惑与委屈,折射出娃哈哈新政策在执行层面与市场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

“冰柜之战”与渠道大洗牌

这起风波的核心,指向了宗馥莉自去年3月接手娃哈哈后,打响的渠道改革“第一枪”——全力投放线下冰柜,重构终端渠道。在饮料行业,终端冰柜的陈列位置、数量和形象,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曝光率和最终销量,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夺回被竞品侵占的终端阵地,娃哈哈的投入可谓空前。去年8月,公司官网曾发布招标公告,涉及超过6万个冰柜的维保和10万个智能冰柜的投放。这场“冰柜之战”不仅是简单的设备更新,更是宗馥莉对娃哈哈销售体系进行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伴随着冰柜投放的,是更为严苛的经销商考核标准。据湖南一位经销商透露,自2025年起,其销售任务比2024年大幅增长了50%。同时,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未完成销售额任务、连续出现负增长或者冰柜等硬件配置不达标,都将面临被取消经销权的风险。这无疑给习惯了传统模式的经销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东方IC

正常优化还是“一刀切”?

面对争议,娃哈哈集团在回应中强调,经销商体系的变化是基于市场策略和合作意愿,属正常的动态优化。这一表态试图将此次风波定性为企业经营中的常规调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的观点,则揭示了娃哈哈此举的深层逻辑与紧迫性。他指出:“对于饮料企业而言,没有冰柜就几乎等于没有销售,冰柜陈列的整个面积、数量、质量决定了最终的销量。宗馥莉当然也深刻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娃哈哈的整个冰柜陈列必须要跟上,否则娃哈哈跟其他品牌是无法竞争的。”

分析人士认为,宗馥莉的改革,本质上是在用更市场化、更高效的标准,去重塑娃哈哈的渠道战斗力。这场改革的目标是提升整个渠道网络的运营效率和终端掌控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在“大洗牌”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改革的力度与速度,处理好与老经销商的关系,制定出更贴合区域市场实际的政策,将是娃哈哈管理层需要持续面对的严峻考验。(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