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省政府:防汛关键期不可麻痹、不可放松、不可懈怠!

发布时间:2025-08-12 13:08  浏览量:1

防汛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大局稳定。

8月11日,在全国“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云南省召开了全省防汛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强总理批示要求,强调要切实扛牢政治责任,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群众安全度汛。

当前,云南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入汛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明确要求,防汛这根弦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会上

聚焦6项重点工作再次作出专门部署

字字千钧:

防汛关键期

不可麻痹、不可放松、不可懈怠!

第一,必须坚持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防汛

防汛工作人命关天,是我省当前的头等大事,是政治任务、政治要求。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对关系群众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事,务必时时放在心上、亲自抓在手上。

州(市)委书记、州(市)长,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要从政治上看防汛、从政治上抓防汛,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当好“施工队长”,加强统筹调度,督促工作落实。

要靠前指挥,深入基层一线,到洪涝灾害易发多发的地方,到地质灾害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隐患。

要责任在心,时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当地的险情灾情,出现紧急情况必须果断决策,不能当断不断、贻误战机。

第二,必须抓实提前预报预警,把“1262”机制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抓“1262”机制就是抓事前预报预警,提前预报预警就是防汛工作的一枚“先手棋”。今年入汛以来,省气象部门共发布预报1600多期,2小时预报命中率达96.7%,为提高防汛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省要不断总结提升,形成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更加管用的机制和办法,确保叫应响应快速高效。

预警要更加精准。加快智能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把气象卫星、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等各方面的数据统筹起来,形成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的监测体系,为防汛工作争取更多的“提前量”。

叫应要直达末梢。要做实网格化管理,从省里一直叫应到州到县、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各地还要把游客、旅居客、项目施工人员等,纳入基层网格“叫应”范围,确保应叫尽叫、不落一人。

第三,必须紧盯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

隐患排查越清楚、消除越及时,防汛工作就越主动。各地区各部门要盯住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等,深化隐患排查整治,把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在河流湖泊、水库水塘方面,水利部门要加强河段堤坝等的巡查防守,重点检查渗漏、管涌、裂缝等隐患,对发生病险的水库,在主汛期,原则上要保持空库运行。

在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方面,文旅、交通等部门要全面排查整治景区和公路、铁路沿线等隐患。

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施工工地、城乡低洼易涝区,以及中小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监测排查的重点。公安、住建、自然资源、教育、卫健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风险隐患就第一时间解决。

第四,必须果断转移避险,坚决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

会上强调,一旦有险情就要果断组织转移,不能犹豫、不能迟疑,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失防一次”,这是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

要严格落实转移避险“四个一律”要求,当雨量达到临灾预警值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发生险情异动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风险隐患不能准确预判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夜晚风险隐患难以研判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

落实预警叫应,既要叫应到基层防汛责任人,也要督促群众有回应、有行动、早转移,避免把“叫了”当“应了”。

第五,必须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准备,确保突发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防汛救灾还要考虑最坏的情况,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充分、做扎实,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完善应急预案。方案不在多,在务实、简洁、可操作,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相互之间怎么配合,清清楚楚。

加强值班值守。在主汛期,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做好应急备援。省应急厅、消防救援、森林消防、交通、广电、通信管理、能源以及铁路、航空、电网等部门做好相关应急备援准备,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第六,必须压紧压实各层级各方面责任,形成防汛救灾整体合力

防汛救灾是系统工程,必须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各级指挥部成员单位要自觉服从全省防汛工作大局,及时互通信息,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水利部门、自然资源部门、住建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公安、网信部门要做好防汛抢险各项工作。其他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在防汛救灾上,宁可重复抓,也不能抓漏了。

当前已进入防汛工作的关键阶段

做好防汛工作责任重大

全省各级各部门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