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旗:智慧农耕织就沃野锦绣
发布时间:2025-08-12 14:57 浏览量:1
盛夏时节,阿荣大地生机勃发。从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到智能升级的产业车间,从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园区到焕然一新的和美乡村,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一幅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长卷正徐徐铺展。
走进新发朝鲜族乡长发村的示范区,滴灌管网如阡陌纵横,肥料与水分正精准滋养着每一株作物。今年,阿荣旗在12个乡镇的18个村推广水肥一体化示范,万亩良田告别“大水漫灌”,正式开启智慧农耕新篇。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看禾选种”“对症选药”“看苗选肥”平台如同田间智库,集成了“深翻整地+秸秆还田”“种子包衣+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农技,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化作可学可用、可复制推广的丰收密码。随着一批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具涌向田间地头,“智慧种田”的图景愈发清晰。亚东镇的田间一片忙碌,技术员轻点操控屏,无人机便载着药液掠过绿野,单日1200亩的作业效率,让传统农耕望尘莫及。当下的阿荣沃野,正经历从“望天田”到“智慧田”的蜕变。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零散地块连成平整农田,昔日泥泞土路化作畅通机耕道,为规模化、智能化种植奠定坚实基础。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阿荣旗以“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杜代沟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拓荒牛有限公司,农机户以闲置农机具入股,借助北斗导航和无人机协同作业,提供全程代耕代种代收及土地治理服务,实现农业生产一体化、专业化。
“三变”改革让农村“沉睡”资源活起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阿荣旗在全市率先搭建旗乡村三级“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推动农户与平台精准对接。如今,手机成了农民的“新农具”,点开“三位一体”为农服务平台“阿农宝”APP,从购买农资到申请贷款,从农技服务到产品销售,所有需求都能在“指尖”解决。今年,种植大户刘辉就真切体会到数字农业的便利。他通过“阿农宝”APP完成地块信息查询、价格评估、在线签约,足不出户便办妥1700亩土地的流转手续。
科技提升效率,制度创新释放生产力,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能。亚东镇六家子村的水稻种植户石岩创办岩峰家庭农场,将“头雁”项目中学到的科技知识用于实践,种植水稻、养殖黑猪,还注册“庆丰卜”大米商标及“长粒香”大米名称,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凭借30年种植经验,石岩带领22户村民种植3000余亩水稻,通过打造品牌与拓展网络销售提升效益。
阿荣旗在夯实粮食基础、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同时,深挖畜牧业潜力促进多元增收。依托“呼伦贝尔牛羊肉”区域品牌、“阿荣白鹅”国家地理标识,以及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恒奥牲畜交易市场等企业延链补链,构建起“良种繁育-科学养殖-屠宰加工-流通销售”四位一体发展路径,推进“种、养、加、销”全链条升级,做精产品、做细市场、做响品牌。
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农牧业的每一次脉动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与希望。从传统耕作到智慧种养,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发展,从单一生产到全链增值,阿荣旗正以科技赋能、制度创新、产业融合的澎湃动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沃野新生,生机无限,稻浪翻涌处,粮仓更满、乡村更美,希望与丰收,在阿荣沃土上永恒交响!
记者:闻明 田国威 温长春 张鹏
- 上一篇:鹤岗高档小区均价破五千
- 下一篇:【青海在线网·散文】海西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