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男童失联敲响“夏令营警钟”:研学机构疯狂吸金,安全与维权屡成“老大难”
发布时间:2025-08-12 15:15 浏览量:1
截至今天(12日)中午,在云南大理苍山参加夏令营的8岁男孩“失联”已整整3天,目前还没有他的进一步消息。连续几日来,“苍山男童夏令营失联”相关话题冲上多平台热搜,引发了“暑期研学游、夏令营究竟值不值”、“安全隐患有多大”等话题讨论,在社交平台上异常火热。
上游新闻梳理公开报道发现,近年来,每逢暑期,各地研学游、夏令营等活动异常火爆,但大火背后也不断暴露出诸多乱象及安全隐忧。那么,当前中小学生暑期研学游、夏令营等活动究竟有多火爆?大热前后都有哪些乱象和安全隐忧?应该如何规范和有效应对?……
“烈火烹油”的暑期研学游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游”是形式,“学”是实质。中国自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研学游本意是让学生们在旅途中增长知识、提升本领。
今年7月,河南开封市,来自广东的研学团队在州桥及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参观研学。新华社/受访者供图
自研学游兴起以来,一些学校将研学纳入学生综合考评体系,学生参加研学团即可获得学分。此外,由于研学听起来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家长们也大都愿掏腰包支持。一来二去,就催生出一个千亿级大市场。
据掌上洛阳消息,2025年暑期,洛阳当地推出“研学洛阳·读懂中国——2025洛阳暑期研学旅游季”活动,研学旅游市场热度攀升。截至目前,洛阳已接待研学游客超10万人次,客源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
据新华网,湖南省韶山市推出“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已有30多万学生参与;河南省开封市,2025年上半年共接待研学旅游客约100万人次;黑龙江2024年共接待研学旅游人数近124.6万,实现旅游收入逾6.6亿元……
据今晚报,今年暑假期间,各类夏令营与研学活动异常火爆,博物馆之旅、海外游学等主题令人目不暇接。旅行社推出的研学游产品也销售火爆。有的旅行社一周能组织20多个研学团,大多以7天左右的独立营为主。据携程旅游门店店长朱玉雪介绍,报团目的地在国内主要是一些文化古迹、科技馆、博物馆类的地方,如杭州、南京、西安等;出境游则以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较为受家长青睐。
据工人日报,2024年暑期,各地研学热居高不下。研学旅行成为当年暑期旅游市场上的主力军,吸引众多大中小学生及亲子游群体参与。记者在知名旅行购票平台上调查了北京多家研学机构发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科技创新等成为研学的热门主题,项目大致分为城市单日游、跨省市游以及跨国游,价格也从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其中,跨省市一周内的研学游最受热捧。
第三方机构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传统旅行社、教培机构、地方文旅集团、网红老师纷纷下海办研学,现存研学相关企业约3万家,其中半数企业成立于1-5年内。
品类繁多的“吸金”狂潮
据了解,在路线、景点、住宿等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研学游产品价格比常规旅游团更高。一周左右的国内研学团,均价在五千元左右;出境研学的费用大概在两三万元。即便如此,家长们依然愿意为孩子报名。
当前研学游“游而不学”的现象广受批评。新华社
另据媒体报道,第三方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当前,跨省市一周内的研学游一般价格在3000元至5000元。相比于普通旅行社,研学游的价格是普通旅游团的两三倍,毛利高出20%至50%。海外游学价格更加高昂。据报道,成都一家海外研学机构发布的暑期广告介绍,美国方向的研学为13天,收费价格为每人48300元;此外还有英国方向的研学,收费价格为每人42800元。
公开报道显示,当前组织研学游、夏令营等活动的,主要包括文博场馆、教培机构、旅游团等。其运营模式及研学内容各有侧重,不尽相同。
据了解,文博场馆的研学活动形式丰富,既有半天或一天的文博项目“体验课”,也有一些系列活动,将多个场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研学路线。有学生表示,在科技馆组织的走进黑科技魔法学院等项目十分有趣。一位家长也提到,今年在参加篮球夏令营的基础上,还参加了海洋博物馆的研学活动,孩子都很感兴趣。
一些教培机构也推出“半封闭”式的研学产品,涵盖艺术赏析、体育运动、科学实验等内容,课程贯穿全天。家长可以早送晚接,既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又解决了上班族没有时间带孩子的难题。
据澎湃新闻去年8月报道,某晚托机构负责人徐老师表示,该机构目前组织了免费的周末高校探访研学活动。
“一开始,我们是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观大学。每个月都能组织一两次,一次20个孩子左右,依然免费,家长平摊大巴和午饭的费用即可,一个人六七十元。”徐老师表示,“去年开始,就有研学机构来找我们合作。我们就谈了免费的合作,主要是引流。”
目前,除了免费的高校研学活动,徐老师还组织了几次收费399元的上海天文馆的一日营。“说实话,我只组织了几期,稍微赚了一点利润,合作机构根据人头分我利润,这个很省心的,我就组织学生啥也不用管。后面我还想谈下给暑托、晚托的老学生组织一次免费的。”徐老师直言。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系讲师汪爽分析,研学游这几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它已经成为校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的重要衔接。从市场角度看,研学游催生了大量新的市场主体——上游有供应型企业,中游有中介服务机构、教育机构,这些新主体的加入为研学游市场提供了更多样化、更具针对性的产品,满足了不同家长和孩子的需求。
行业火爆背后的乱象
据报道,研学游火热的另一面是存在不少乱象,近年来已不断被媒体曝光。
在定价方面,研学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价格不尽相同,但整体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如前文所述,相比于普通旅行社,研学游的价格是普通旅游团的两三倍,毛利高出20%至50%。海外游学价格更加高昂。
其次,部分研学机构品牌、师资配置和研学内容参差不齐,存在“货不对板”“虚假宣传”“游而不学”等问题。一些研学活动文案很好,但实际体验却如同“开盲盒”,部分研学游的实际服务与广告承诺严重不符。一位参加过亲子研学游的家长称,该夏令营的“老师”多为兼职大学生,而非专业教育人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有限。
还有家长反映,“50多名女生挤在3间宿舍里,每天洗澡都要排队1小时以上。”“在西安旅游的时候也见到好多研学团。兵马俑里面40度,没空调,还都挤不动,更别提听历史讲解了。好多人坐在门口玩手机打游戏。”
上万元的境外研学游也同样是“玩手机”。有网友称,在英国伦敦看到的国内游学团,半个月价格约6万元,孩子们“清一色坐在路边或草坪上玩手机游戏、刷视频”。
此外,一些研学或旅行机构在格式合同中设立霸王条款,要求学生和家长为自身的财务损失、人身伤害负全责,一旦孩子安全发生问题,有效维权成为难题。
最后,类似此次苍山男童失联事件的安全隐忧,也是研学游、夏令营等不可回避的问题。
北京警方通报近日发生的一起研学游“黑大巴”事件。首都交通执法
今年8月1日,北京警方通报了一起研学游“黑大巴”侧翻事件:7月31日12时许,北京市通州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三车损坏,其中一辆京A牌照大巴车侧翻,致使车上7名学生和2名老师不同程度受伤。经查,驾驶员许某驾驶客车载26名乘客(4名老师和22名学生),参加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组织研学活动。该车辆使用性质为“非营运”,许某被认定“驾驶未取得道路客运经营许可车辆从事客运经营”,罚款2万元。
2023年7月多名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福建厦门参加一夏令营时相继患上红眼病,涉事方隐瞒实情。部分孩子还出现了腹痛呕吐等症状。当地卫生部门称,的确有部分孩子染上红眼病。该夏令营随后解散。
据中国消费者报,2023年10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游而不学、质价不符、安全措施不到位、师资存疑,是家长最为关心的四大话题。
调查报告显示当前研学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消费者报
问卷数据显示,有近两成(17.8%)的消费者认为,研学旅行的安全保障不到位。其中,研学项目与学员年龄不适配问题最突出,占比高达46.3%;其次,近五成(45.6%)受访者遇到过随行工作人员未经医疗或应急培训情形;还有35.1%的受访者发现旅行产品或场地存在安全风险;出行前没有进行安全提示或警示、没有购买保险的占比分别是29.6%、19.1%;还有10.3%的受访者遇到过合同中单方免除组织方安全责任的问题。
行业洗牌下的自律与监管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认为,研学涉及学习、旅游、餐饮、住宿等多项活动,在缺少严格的准入门槛,也没有统一规范和单一明确监管主体的情况下,“相关部门需要联动,亟须出台更加规范、具体的政策依据。”据报道,目前江苏、江西等地已出台相关规范文件,就研学旅行的课程设置、组织实施等设定了一些规范。
在大理苍山失联的8岁男童还没有消息。新民晚报
各地正以数字化手段突破监管瓶颈。今年3月,广东省梅州市研学管理服务平台上线,实现教育部门监督管理、研学课程开发、基地管理、学生评价等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6月,山东省日照市研学实践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启用;8月,安徽省“皖美研学”数字化服务平台2.0正式上线,进一步加强对研学旅游的监管和服务……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规范研学旅游市场发展。今年5月19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研学旅游服务要求》等3项旅游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对关键指标进行量化并细化相关具体规范。
比如在课程设计、人员配置方面,“应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合理安排旅游线路”“承担研学指导岗位职责的人员与参与者配比不低于1:30”。安全是研学旅游的重要关注点,“对研学旅游线路中的交通食宿、基地、营地进行实地勘察,排查安全隐患”“应确保餐饮经营者建有食品留样备查机制”“应确认距住宿地车程30分钟内有可提供救治的医疗机构”……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邓德智认为,行业标准的建立,为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创新研学旅游形式、优化研学旅游服务等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指导,推动研学旅游从“粗放式发展”向“规范化运营”转型。
不过邓德智也指出,研学旅游产业链条贯穿“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旅游要素,覆盖范围广、涉及环节多,这就要求必须构建跨部门的综合治理体系。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自上而下厘清各部门的权责边界,确保管理效能有效落地。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邓德智认为,还应进一步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筛选优质研学机构和基地,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陈忠云对广大家长建言,在选择研学产品时,尽可能了解研学项目,避免盲目跟风和攀比。“家长和学生需要结合消费能力、机构资质条件以及自身兴趣点理性选择。尤其应通过正规渠道报名,并核实合同细节,关注合同中安全保障、责任划分、纠纷解决部分。”
上游新闻综合新华网、工人日报、侠客岛、光明网、澎湃新闻、中国消费者报、极目新闻、今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