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不负检察蓝 未检路上绽芳华——记海东市化隆县人民检察院未检检察官韩晔
发布时间:2025-08-12 16:22 浏览量:1
法治宣传
参与办案
8月6日,“法治护航新征程 共筑平安青海新‘枫’景”海东行采访组走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推开第一检察部的门,只见副主任韩晔坐在靠窗办公桌前忙碌,桌上堆满即将带进学校的普法宣传资料。她扎着马尾,青春洋溢,抬头打招呼时,眉眼含笑,话语轻柔。可一谈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她的眼神瞬间明亮,语气坚定有力。
她的同事告诉记者:“韩晔工作的那股子认真劲儿,我们都看在眼里。她对未检工作的热忱,时刻感染着我们,带动我们一起为保护未成年人努力。”一名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干警感慨道:“从韩姐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她是我工作的榜样。”
自2014年成为检察院书记员,韩晔一路奋进。2019年投身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后,她认为这份工作绝非简单办案,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将“司法为民”初心融入每份起诉书、每次调解记录,用实际行动让检察蓝成为妇女儿童最坚实的依靠,在高原大地镌刻新时代检察官的责任担当。
严守司法底线 创新“护未”做法
韩晔始终心怀高度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工作热情丝毫不减。在办公室里,常常能看到她专注学习法律知识的身影。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同事回忆道:“韩晔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钻研法律书籍,那些书都被她翻得卷边了。她对法律条文的执着钻研,为办案提供了坚实保障。”
检察机关肩负法律监督重任,韩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面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她秉持“零容忍”态度,严守司法底线。在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研讨会上,面对复杂案情,她坚决地说:“未成年人的权益不容侵犯,我们必须严谨对待每一个细节,确保司法公正。”
正因对职责的敬畏,她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从法律书籍中汲取知识,在办案实践中打磨专业能力,每一个判断都力求经得起法律和时间检验。
“一定要为妇女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这是韩晔的承诺与行动指引。多年来,她积极奔走,联系多部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邀请心理专家为涉案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家长们深受触动:“韩检察官组织的讲座太有帮助了,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解决了亲子问题。”
为探索建立化隆县“北极星”未检工作室,韩晔倾注诸多心血。为未成年被害人家长争取合理赔偿,她耐心细致,不放过任何细节。工作室同事说:“韩晔为了案子常常加班到很晚,只为给未成年人及其家长争取最大利益,将伤害降到最低。”
积极担当作为 扛起检察职责
从书记员到检察官,韩晔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她深知,梦想的实现,离不开点滴的积累。“凡事多学一点、多想一点、多干一点,就离梦想更近一点。” 这是她的座右铭,也是她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谈及刑事检察工作,她说:“刑事检察,必须做到勤问、勤查、勤思,对每一起案件,都要在熟悉案情的基础上,精心撰写审查报告,反复推敲法律文书,确保万无一失。”
2018年,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展开,韩晔担任化隆县人民检察院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那段时间,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类数据报表,她整日埋头其中,认真统计、整理、填录、报送。同事们说:“面对海量数据,韩晔从不抱怨,总是耐心细致地完成工作,将台账梳理得井井有条。”
几年来,经她协助办理的刑事案件达511件。其中“马某某等8人恶势力团伙案”让她记忆深刻。为高效办结此案,她与其他检察官助理全力协助检察官,摘录上万字审查报告,梳理400余份证据,成功追诉漏犯1人。最终该案顺利公诉,8名被告人分别获刑14年零6个月至2年不等,实现政治、法律、社会效果融合。宣判现场,群众纷纷称赞:“这案子办得漂亮,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让我们生活更安心。”
传递未检温度 播撒法治阳光
2020年,韩晔被共青团海东市委聘为“海东新时代青年讲师团”讲师,踏上普法宣传之路。近4年的时间里,她走进辖区中小学校开展差异化主题法治宣讲累计200余场。在巴燕初级中学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课堂”时,学校老师纷纷称赞:“韩检察官的法治课生动有趣,学生们很喜欢,也能学到很多实用法律知识。”
课后学生们的反馈温暖着韩晔的心。“姐姐,我高考考了545分,想报考法学专业,离梦想更近了。”“听完法治课心里踏实多了,有了安全感。”也有很多学生加她的微信,她的微信成了“法治小热线”,为学生们解答家庭纠纷、校园欺凌等疑问累计数百项。
韩晔认为,标本兼治才能解决案件背后的家庭、社会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为此,她会同党校老师、相关部门领导,奔赴县域内17个乡镇,为乡镇、村“两委”和妇联干部开展专题法治培训。参与培训的乡镇干部说:“韩检察官的培训课内容丰富实用,对我们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和妇女权益。”
从初入岗位的青涩,到如今独当一面的沉稳,韩晔在未检领域的每一步都饱含对事业的赤诚。她深知未检工作不仅是执行法律条文,更是守护生命、托举未来。这份信念让她面对复杂案情保持清醒,遭遇质疑时坚定方向,对未检工作的热爱在岁月中愈发深厚,成为她在未成年人保护路上前行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