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评 | 河北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发布时间:2025-08-12 17:04  浏览量:1

冀时特约评论员:延 迹

“农者,天下之本也”。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河北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总抓手,将“三农”工作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的宏大叙事,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守稳底线筑牢根基。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河北严守耕地红线,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有效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切实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构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今年,全省夏粮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继续保持“三增长”态势,总产量达到1530.94万吨(306.19亿斤),创历史新高,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巩固脱贫成果同样不松懈,河北落实“早、宽、简、实”要求,推广“河北防贫”小程序,强化监测帮扶与开发式帮扶,突出抓好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动力。2024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7836元,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锚定重心靶向发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产业发展层面,河北一体推进集群、园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活“土特产”文章,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2024年,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2.35亿亩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突破26万家,山楂、板栗等特色林果综合加工能力居全国首位,乡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乡村建设层面,河北因地制宜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扎实开展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补上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短板,和美乡村建设让田园诗意照进现实。乡村治理层面,河北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压实五级书记责任,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文明乡风浸润心田。

惠农为本增进福祉。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河北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中心任务,支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和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通过深化京津冀劳务协作,持续擦亮“河北净菜”“河北福嫂”品牌,多途径助农就业增收;集中力量抓好办成农民身边的“关键小事”,让村民喝上“放心水”、看病就在“家门口”、硬化道路“户户通”……202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8元,增长5.8%,农民群体的钱袋更鼓、生活更美、笑脸更甜。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站在过渡期收官与新起点交汇处,全省上下要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让乡村振兴的幸福曲在燕赵大地持续奏响,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三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