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试点四天工作制

发布时间:2025-08-12 17:17  浏览量:1

本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 乔

当前,实行“4天工作制”已成为多国热门议题。近日,国际期刊《自然·人类行为》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为缩短每周工时再添佐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减少员工收入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天可显著提升员工幸福感,增进其工作满意度和身心健康。

美国波士顿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美国和爱尔兰141家企业的2896名员工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调查,比较员工在工作制变化前后的工作效率和个人健康状况,包括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心理和身体健康,还将结果与另外12家工作制未变更企业的285名员工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显示,采用4天工作制后,员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减少5小时;新工作制下的员工报告倦怠感降低,工作满意度和精神健康得到改善。研究者表示,该结果得益于员工在4天工作制下,睡眠质量提高,疲劳程度降低,促进个人工作能力提升。

近年来,多国试行缩短每周工时的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每周工作4天、每天8小时,即32小时工作制;另一个方案是每周工作5天,但每天工作时长缩短至6小时,即30小时工作制。比如2024年德国有45家企业开展为期6个月的4天工作制试点。结果显示,超90%的员工称新工作制改善工作与生活平衡,提升整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智能手表监测数据和毛发皮质醇测试显示,员工压力水平有所下降,每周多睡约38分钟,健身活动有所增加;试点企业在生产力方面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反而通过裁减冗余会议和优化工作流程,在工作时长缩减的情况下保持了较高的效率。

另外,日本东京都政府宣布职员从今年4月起每周工作4天,旨在应对低迷的生育率、帮助职业女性平衡工作与育儿,同时给予子女为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员工更多育儿便利,包括晚到和早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不少政府机构和企业职员可选择每周2~3天居家办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时长;英国、冰岛、西班牙等国也在试点4天工作制。

《过度劳累的美国人》一书作者朱丽叶·肖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既往4天工作制试点中,员工对工作和生活更有掌控感,压力也在减轻,这种因对工作感觉良好而带来的效率提升,对整体福祉产生巨大积极影响。

既往多项研究均已证实4天工作制的益处,为何仍未能全面推广?肖尔认为,一方面是该制度要求公司放弃部分控制权,另一方面5天工作制根深蒂固,很多公司不愿冒进改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发表文章指出,部分公司认为4天工作制难以维持,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很多公司没有调整员工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方式等,包括精简冗余任务、减少不必要的会议等,盲目减少工作时长,导致员工压力剧增、工作仓促甚至懈怠。二是许多公司仍将生产力等同于工作时长而非实际成果。三是很多公司认为需要服务客户的岗位无法实行该制度,实则可考虑错峰排班,或试行4.5天工作制或弹性工时,平衡效率与客户需求。文章建议若要实施4天工作制,首先应重组工作,而非简单压缩工时。另外,还有专家表示,维持生产效率需要足够的劳动时间,与其追求形式上的工时缩减,更应严格落实既有劳动标准,确保双休制度真正落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劳动生产率提升创造物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网,消除劳动者生存焦虑等。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