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阿姨体内钻进“吸血虫”,致重度贫血险丧命!医生提醒:这些高危行为需警惕!

发布时间:2025-08-12 17:27  浏览量:2

“医生,我这贫血一年多了,药也吃了,怎么越来越重,现在还越来越累……”68岁的张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脾胃病科。

她脸色苍白,神情萎靡,手里攥着厚厚一沓检查单,其中最近的血常规结果提示现在是重度贫血,需要尽快输血,不然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接诊的陈水林医生当机立断,建议她立即住院治疗。

迷雾重重:贫血背后藏着哪些"嫌疑人"?

2024年初,张阿姨因为头晕去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只有86,正常女性在110以上)。当时她做了很多检查,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考虑为“缺铁性贫血”,怀疑是肿瘤引起的贫血,但是胸部及上腹部CT没发现异常,肿瘤标志物也没升高。最终也没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于是给她开了一些补铁药让定期复查。张阿姨断断续续吃了一段时间补铁药,感觉效果不明显就停药了。

到了今年7月,张阿姨的症状明显加重:疲倦乏力、脸色苍白,连走路都感到气喘。在当地检查发现血红蛋白竟然掉到了51(低于60就属于危及生命的重度贫血),赶紧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脾胃病科。已经做过了这么多的检查,都没找到原因,这在陈水林医生的心中打了个问号,张阿姨的重度贫血究竟是不是因为消化道肿瘤引起的呢?

抽丝剥茧:陈延主任揪出“关键线索”

住院检查发现三个关键线索:

1.血检结果显示是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类型。

2.大便检查发现有潜血(肉眼看不见的出血),腹部CT看到胃窦部壁稍厚。

3"嗜酸性粒细胞"指标明显升高(正常值0.5-5%,她达到8.2%)。以上这些迹象让医生警惕:CT看到的胃窦部的增厚会不会是长了肿瘤?肿瘤在缓慢出血?还是有其他隐藏的问题?

入院第二天,经验丰富的陈延主任查房时详细询问了张阿姨的个人生活情况。特别注意了一个细节,“我是农民,一辈子下地干活,经常夏天光脚踩水田里做农活”,结合检查结果,陈延主任立刻梳理出思路:1.粪便潜血阳性+CT胃窦壁增厚,不能排除消化道肿瘤;2.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光脚劳作史,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极大。于是制定了明确的诊疗计划:先输血救命,然后做胃镜肠镜仔细检查消化道有无肿瘤性病变,同时多次化验大便找寄生虫,还要做专门的寄生虫血液检查。

真相大白:肠道里藏着“吸血鬼”

入院第三天,张阿姨接受了胃肠镜检查。当胃镜探入十二指肠降段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十几条细细的虫子正在黏膜上蠕动,牢牢吸附着肠道!黄智斌医生当即取出了几条完整虫体,紧急送往检验科进行鉴定,结果很快揭晓:这些“神秘生物”正是寄生在肠道中的“钩虫”。这一发现找到了张阿姨重度贫血的真正元凶。

“隐形吸血鬼”是如何引发贫血?

钩虫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感染人体:经皮肤传:赤脚在农田或菜地劳作时,土壤中的钩虫幼虫可穿透皮肤进入体内;经口传播:食用被污染的生水和蔬果,也可能感染。一旦入侵,它们便沿血液“旅行”至肺,再被咳出、吞入,最终安营扎寨在小肠。在那里,它们牢牢附着在肠壁上,用口部的“钩齿”撕咬黏膜,大量吸食血液,并释放抗凝物质让肠道“持续出血”。久而久之,铁元素流失殆尽,导致机体无法正常生成红细胞,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血常规表现为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张阿姨长期以来的贫血、乏力、头晕,正是这些寄生在她体内的“吸血鬼”在悄悄作祟!

中西医联手:补血+驱虫双管齐下

确诊后,治疗团队制定了“西医除虫治标,中医培元固本”的综合方案:西医精准打击:使用特效驱虫药阿苯达唑,彻底消灭肠道内的钩虫;同时补充铁剂,快速纠正贫血,恢复血液携氧能力。中医固本培元:中医诊断张阿姨属于“气血两虚”,开出归脾汤加减,帮助健脾补血、恢复元气;配合耳穴贴压、艾灸等外治疗法,激活脾胃功能促进营养吸收,让身体更快恢复。

在中西医协同治疗下,张阿姨的面色渐渐红润,乏力感明显减轻,7天后顺利出院。医生特别叮嘱:“驱虫不是一次就结束了,必须按时复查血常规和大便,确保寄生虫彻底清除,同时继续调理气血,防止贫血复发。”

陈延主任提醒:这些高危行为要避免!

钩虫病在我国南方农村地区较为常见,感染初期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需特别警惕以下行为:

1.赤脚在田间地头劳作幼虫可穿皮而入,悄然感染;

2.食用生水、被幼虫污染的瓜果蔬菜等可能感染钩虫;

3.饭前便后不洗手易造成“病从口入”,感染肠道寄生虫。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外出务农或下田时穿鞋穿袜,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泥土;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腹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寄生虫感染。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脾胃病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脾胃病科成立于2009年,是“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8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单位,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主攻病种为炎症性肠病,是全国知名的中医肠病诊疗中心,科室陈延主任、蔡安和副主任均为名老中医弟子,陈延主任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消化科内镜室

我院消化内镜室成立于2009年,有经鼻胃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窄成像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及高频电治疗仪、氩等离子治疗仪、海博刀等一系列先进专业设备。年开展内镜数量逾12000例,可实施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各类胃肠道息肉、肿物内镜微创切除(EMR、ESD、EFR等)、胆管结石内镜微创治疗(ERCP)、胃造瘘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复杂内镜手术。

针对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我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脾胃病科、消化内镜、普外科、肿瘤科、中医经典科等全疾病周期管理科室,可以为各位街坊提供“诊断-治疗-康复”一站式医疗服务。

供稿 |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吴明慧 金丽杰

初审 | 庄映格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