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动纪元CEO陈建宇:AI下一步趋势或是通用人形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5-08-12 17:41 浏览量:1
“通用(人形)机器人一定是AI发展的下一步。我们可以看到,AI已进入电脑、手机、智能汽车等终端,接下来机器人会拥有更通用的移动和操作能力,未来必将带来整个生产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革新。”8月11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星动纪元创始人兼CEO陈建宇如是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当前人形机器人火热发展,但在实际落地中仍存在较大的挑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泛化性不足。基于此,星动纪元明确提出要构建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战略方向,陈建宇认为其“最短的路径是直接向人类学习,因为人类是现实世界中唯一存在的通用具身智能体”。
路径探索:通用大脑与通用本体融合
如何解决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问题?陈建宇给出的答案是通用“大脑”+通用本体,二者的融合可以构建一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范式,再通过场景和数据的闭环,构建最上端的统一模型——即通用大脑,然后由模型去赋能包括灵巧手在内的各种不同的人形机器人的本体,不同的本体适用在不同场景又反馈数据,由此形成“飞轮效应”。
关于通用大脑,陈建宇介绍,目前星动纪元已发布了一款端到端的具身通用大脑模型ERA-42,集视觉感知、行为理解到规划,再到行为执行于一体,该模型已经能够实现控制更高的自由度,并且能在相对较少的训练数据下实现不错的功能。而在通用本体模块,星动纪元采取的策略是通用化和模块化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整机本体层既有面向工业的L7,又有面向服务的Q5机器人,它们基于同一套关节模组和灵巧手,这些模组均为自主研发,软件和硬件协同发展。
“在这个阶段,软件和硬件的耦合还是非常深的,因为从设计端到试验阶段,很难有一款标准的本体,或者一个标准的大脑随便放在一个本体中。所以软硬件一体去做,然后再进一步延伸。同样地,星动纪元的商业化探索也是软硬一体化去做,尽快形成闭环是重点。”陈建宇说道。
关于灵巧手在最近一年里的进展,陈建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灵巧手的样机刚刚做出来,而到今年已能够稳定量产,同时成本大幅下降,已积累了可观的客户群。从灵巧手的技术性能上来看,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向更高自由度、更灵巧的方向不断迭代。
乐观看好:工业场景效率明年或达90%
陈建宇坦言,具身智能当前最大的瓶颈在于具身最终模型的范式需要不断地更新。他指出,机器人技术路线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出现了收敛的态势,如VLA端到端模型在去年还没有被认可接受,到今年则被广泛地提及;机器人形态去年时还在讨论是否要做成人形,而今年已涌现出若干人形产品。
陈建宇和星动纪元团队将具身模型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语言/视觉语言模型引入具身智能——可简单理解为将ChatGPT这样的“大脑”装进机器人里,它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提升了,但是手脚还不听使唤,认知和动作是脱节的;第二是快慢系统的端到端模型,“快”指实时反应,比如看到物体立即伸手去拿,“慢”指深度思考,比如规划最佳路线或操作方法,把“快”与“慢”整合到一个端到端系统,让机器人既能边干活边思考,又能保持连贯流畅的动作;第三阶段是生成式世界模型,机器人不再只靠人类提供的示范,而是相当于用海量视频自学,习得物理世界的规律,解决数据采集难的问题;第四阶段则是强化学习范式,在人类示范基础上,机器人开始自我训练,不断尝试、纠正、优化,这让机器人有机会超越人类的动作示范,找到更高效、更精准地完成任务的方式。
针对当下人形机器人“干活”效率仍较低的问题,陈建宇回应称“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他指出,在一些真实的工业场景,预计今年下半年机器人的效率将达到人的70%,而到明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90%,“已经在不断接近了”。陈建宇认为,业界所关注和期待的“杀手级”应用,长期来看最终还是要在家庭场景爆发,在此之前需要在一些B端场景中,为企业落地服务,同时磨炼机器人的整套技术,包括数据积累,将飞轮早日转起来。
记者:曲忠芳
编辑:张靖超
校对:翟军
审核:李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