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运营“一盘棋”!胶州西南乡这个镇的村庄美了…

发布时间:2025-08-12 16:47  浏览量:1

夏日的清晨

阳光掠过胶河水面

洒在铺集镇姜家庄村

宽阔干净的街道上

65岁的村民孙殿启

沿着街道悠然散步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

晚上黑灯瞎火;

现在路平了、灯亮了

路边还栽花种树

看着就舒坦!”

老人脸上的笑容

藏不住对家乡变化的欢喜

这样的场景正在铺集镇69个村庄中次第绽放。近年来,该镇以“规划引领破题、系统建设塑形、长效运营赋能”全流程闭环体系,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从“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跃升。截至目前,49个村庄完成建设,建成率达71%,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规划“一张图”: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当初规划时,镇里干部带着设计院的人来村里开了4次‘板凳会’,我们提的排水不畅、道路不平问题,全都写进了方案里。”说起村里的变化,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杜海涛记忆犹新。在铺集镇,利用这样的“乡村板凳会”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已收集群众意见400余条,成为规划落地的“指南针”。

铺集镇坚持“全域统筹、彰显特色”理念,构建“一核两轴三组团”空间布局——以镇驻地为核,沿胶河生态轴和朱诸路产业轴,串联自然生态、人文商贸、历史文化三大组团。项目建设中不搞“一刀切”,每个村庄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成长密码”。通过党委统筹、部门联动、村庄“打擂”的机制,33个和美乡村、6个美丽移民村、3个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各展所长。

该镇结合年度建设名额,建立村庄擂台比武工作机制,以“现场路演+集中答辩”方式竞争建设名额,广泛调动各村庄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激发各村庄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与竞争活力,提升建设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在2025年度和美乡村创建中,鹿家村等3个村凭借知根知底、群众支持度高、特色突出等优势成功争创,重点实施主干道路硬化、排水沟渠整修、太阳能路灯安装、弱电入地等基础设施工程,村庄将实现“旧貌换新颜”,村庄整洁度、功能完善度、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一盘棋”:

用“绣花功夫”织就品质生活

铺集镇实施“村民监督+第三方检测”质量管控机制,实时监督项目质量,累计开展质量抽检800余次,保障建设过程高质量。“我们有本‘建设宝典’,28项指标样样明确。”前官庄村巡查小组成员李传暖和李传明翻开《铺集镇和美乡村建设技术导则》,指给笔者看,上面对路面厚度、绿化密度等都有详细规定。

这样的“标准化建设”在铺集镇已成常态。为避免重复施工,该镇推行“一次开挖、多线并进”,统筹推进改厕、供水、污水治理等工程建设。“以前村里挖了填、填了挖,现在管线一次性埋到位,省钱又省心。”小屯村党支部书记张乃富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村庄完成改造后,工程成本降低10%以上。

建设中更藏着“新旧共生”的巧思。该镇注重建设与保护相结合,安排专人管理全镇5株古树,严防施工破坏,实现新旧和谐共生。“施工时专门请了林业专家指导,现在古树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点’。”在大屯村一棵三级古槐树旁,村党支部书记阎世良告诉笔者。

如今,全镇49个建成村实现“道路平、排水畅、路灯亮”,村民满意度达98%。

运营“一张网”:

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纪氏螺钿非遗工坊里,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件件精美的漆器正打包发往各地。得益于铺集镇打造的“春夏秋冬”研学游路线,樱花大道、澄月湖、三铺龙拳等资源串联成线,让乡村旅游“四季常青”。

“文旅融合”让铺集乡村游“活”起来,也“火”起来:胶河“筝春”文化旅游节上,千只风筝漫天飞舞;“澄月之夏”啤酒节里,正久烤鸡、张家屯烤羊等美食飘香。据统计,系列文旅活动已吸引游客20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

“我们的想法是,建好更要管好。”铺集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张海华说,“为此,我们创新了‘1357’管护机制,党员带头、公益岗发力,推行‘徒步行、随手拍’工作法,发现问题当天处置。像是路上有垃圾、路灯不亮之类的问题,只要拍张照发到群里,很快就有人来处理。”

来源云上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