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兵的新使命

发布时间:2025-08-12 18:12  浏览量:1

【人物名片】

许玉亭,亳州市外事办退休干部、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先后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安徽省关工委“十佳五老”等称号。

【人物寄语】

红色宣讲,停不下来!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一直讲下去!

“皖北烈士陵园里,长眠着1447位革命英烈,其中852位是无名英雄;英名墙上还镌刻着4384位烈士的名字……”苍劲而饱含深情的声音在肃穆的陵园中回荡。7月31日,在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芦庙镇的皖北烈士陵园,72岁的亳州市外事办退休干部、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许玉亭,正为18位即将踏入军校的谯城学子,讲述那段烽火岁月。

许玉亭的话语,像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军校新生的心中激起涟漪。“先烈们用血汗换来了今日和平。穿上军装,这份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我们必须扛起来!”军校新生李若水的眼眶微红,语气坚定。

这激昂的一幕,只是许玉亭十余年义务红色宣讲路上的寻常片段。

自2013年退休以来,这位老兵的身影便活跃在陵园各处以及学校、机关、社区、企业的宣讲台上,累计宣讲1200余场。他更紧跟时代,连续四年开设“空中课堂”和直宣讲,网络足迹覆盖1260多所学校,惠及青少年及各界群众超450万人次。

“70多岁了,军魂不褪色!许老在红色宣讲阵地上,真正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亳州市谯城区双拥服务中心主任李超由衷赞叹。

许玉亭的根,深深扎在皖北农村。1969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热血穿上军装。九载军旅磨砺后,他服从组织安排,脱下军装回到家乡。历经多个岗位,2013年11月,他从亳州市外事办光荣退休。

退休后,本可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但许玉亭闲不住。“我是党员,是老兵,部队培养我多年。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做点社会需要、群众认可的事!”这份执着,在2014年国庆节找到了方向。

那天,他带着上初中的孙子来到当时的谯城区烈士陵园。站在巍峨的纪念碑下,他给小孙子讲述英烈故事,不知不觉,一群孩子围拢过来。讲到动情处,老人热泪纵横,抬眼望去,孩子们也在悄悄擦拭眼角。“为什么爱听这些故事?”许玉亭问。“因为第一次听,想知道更多英雄的事!”孩子们质朴的回答,让老人心潮澎湃。那一刻,他真切地看到了下一代对红色故事的渴望、对精神传承的呼唤。

“利用退休后的时间,讲好革命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这就是我的新使命!”老兵的责任感瞬间点燃。

许玉亭常驻皖北烈士陵园,成为一名义务红色宣讲员。风霜雨雪,寒来暑往,只要有人来陵园缅怀,就有他深情讲述的身影。为了离宣讲阵地更近,他和老伴毅然搬离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城区,回到陵园附近的芦庙镇芦庙村老家。他还将党组织关系转回村里,全身心融入这片红色热土。

一步迈出,便是十余年风雨兼程。

为了提升宣讲的感染力,他四处搜集亳州英烈事迹,自费添置音响设备,不断探索更生动的讲述方式。他潜心学习,掌握了电脑打印、资料整理等技能,近几年更钻研起PPT制作,整理出100多套课件、360多万字故事素材。他还参与拍摄党员电教片和微电影,组织农村老艺人成立红色宣讲艺术团,带着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深入基层巡演。

“许老师是我们的榜样!我要像他一样,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永续。”皖北烈士陵园讲解员李娜深受感召。

如今,许玉亭的红色课堂早已走出安徽,走向全国,走进知名高校。

随着年岁渐高,家人和亲友都劝他歇一歇。许玉亭目光炯炯,透着军人的坚毅:“红色宣讲,停不下来!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一直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