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承松 |养花种草的寿星

发布时间:2025-08-12 18:26  浏览量:1

在常德市澧县农业局宿舍内的一间小院内,100多盆植物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而这些植物的主人是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名叫毕承松。他虽然很瘦,但面色红润,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当笔者向毕老讨教长寿秘笈时,老人微微一笑:“好写日记,喜种花草,不闲着,不挑吃。”

棉花情结

毕承松生于1911年6月,11岁被卖给人家放牛。解放初期,毕承松边学文化边种棉花,屋前屋后都种满了,一点空地都不舍得留下。他膝下无儿女,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棉花上,也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对当时大面积创高产起了很大作用。为此,他在1962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先后受到周恩来、李先念、王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92年,乡下的一场大火使毕老搬到县城居住,不能再种植棉花。为了缓解“相思之苦”,老人从街上买回一口大缸,填满泥土,种上棉苗,过过种棉瘾。有一年种的棉花最大的一株竟然结了近400个棉桃。为了纪念,他把那株棉杆连根拔起,制作了一根龙头拐杖,此后,这根拐杖再也没离开过老人的手。

坚持日记

毕老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坚持写日记,自1993年来一天也没有停过。毕老说:“人生需要乐趣,经常做一些自己乐于做的事情,就会忘记年龄、忘记寂寞、忘记病痛。”

在毕老的家里,大大小小的日记本有20多本。在一篇题为《老伴去世后悔不转》的日记中,老人这样写道:“老伴去世,是后悔不转的。我要通过五种方法,让自己从失去伴侣的痛苦中振作起来:一、宽心法。努力工作,奋发学习,创造新的生活;二、遗忘法。对过去的历史不必再去追溯,企图从回忆中捕捉虚幻的甜蜜,往往会增加烦恼……

毕老的日记本里有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家庭重大事件,也有各种生活小窍门,养生保健常识。他的侄女称:“伯父的本本,就是他的生活《百科全书》。18年来,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想到就记,动笔就写。”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年轻?”毕老总是风趣地笑着说:“因为我还有许多日记没有写完,不敢老。”

花草怡情

毕老年轻时就喜欢种花草,退休后,他更是把种花作为自己晚年生活的追求。老人现在的房前有个大院子,在院子里,不仅有观赏用的小水池,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前些年,老人还坚持自己种花、自己浇水、自己锄草、自己剪枝。老人说,侍弄花草四季不同,必须亲自伺候。

近年,周边不少老干部纷纷搬进了电梯房,可毕老不为所动,也不羡慕。每天清晨起床到院子里走走,看到这100多盆枝繁叶茂的花草时,心情就特别舒畅。

作者 李保 实习编辑 荣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