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研界 | 前列腺癌放疗中急性不良反应的预警价值:大样本荟萃分析揭示其与晚期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关联

发布时间:2025-08-12 18:33  浏览量:2

引 言

剂量递增体外照射放疗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且具有出色的生化控制率。然而,放射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放疗后的不良反应被认为与放射线对细胞的直接损伤、未照射细胞的旁观效应以及对放射线的免疫反应(包括炎症)有关。急性不良反应通常定义为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反映快速增殖细胞的死亡,一般具有可逆性。而晚期不良反应通常与纤维化和慢性炎症相关,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更为严重。尽管两种不良反应均由治疗性放疗过程中正常组织受照射引起,但目前尚未通过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不同分割方案的高质量数据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

The Lancet Oncology期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The interplay between acute and late toxicity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prostate radiotherapy: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of six randomised trials”的文章,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探讨接受常规分割或中度大分割前列腺放疗患者中,急性与晚期泌尿生殖系统及胃肠道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性。医脉通现编译如下,以飨读者。

01研究目的

旨在明确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后,急性泌尿生殖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与晚期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性,并探究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QOL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QOL提供依据。

02

研究方法

采用个体患者数据荟萃分析方法,从前列腺癌随机试验荟萃分析(MARCAP)联盟中筛选前瞻性随机试验,纳入标准包括:男性患者接受常规分割或中度大分割前列腺癌放疗;具备个体患者治疗相关急性与晚期不良反应数据。通过调整后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估了急性与晚期2级或以上泌尿生殖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关联性。主要终点设定为二元事件(是否发生)的≥2级不良反应。

03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MARCAP联盟检索到26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其中6项符合所有纳入标准(图1),共纳入6593例患者数据,6项试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岁。6593例患者中,4248例(64.4%)接受常规分割放疗,2345例(35.6%)接受中度大分割放疗。

图1.研究筛选

表1.6项研究患者和治疗特征

急性≥2级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与晚期≥2级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相关(比值比[OR]=2.20,p

图2.≥2级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A)和≥2级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相对频率(B)

QOL方面,693例(19.5%)患者出现至少两倍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的尿液QOL下降,1109例(31.3%)患者出现至少两倍MCID的肠道QOL下降。

图3.晚期≥2级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和晚期≥2级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累积发生率曲线

04研究结论

前列腺癌放疗后的急性不良反应与晚期不良反应及患者报告的QOL下降存在统计学显著关联。未来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以评估减轻急性不良反应风险的策略是否可降低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早期干预治疗急性不良反应是否会影响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Nikitas J, et al. The interplay between acute and late toxicity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prostate radiotherapy: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of six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Oncol. 2025 Mar;26(3):378-386.

编辑:Ariel

审校:Lya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