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D跌落神坛?特斯拉开始变阵,迎接中国9月智驾决战
发布时间:2025-08-12 13:15 浏览量:2
马斯克,终究是自己把特斯拉带下了神坛。
8月上旬,一条重磅的消息被释放,但并未在当时的舆论里激起太多的水花。原因也很简单,外界不太容易看得懂,或者说看懂了也觉得猜不准,核心信息是马斯克官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解散,项目负责人Peter Bannon将离开特斯拉。另外,外媒对特斯拉的猜测还包括,特斯拉更多转向依赖英伟达、AMD 和三星等外部 AI 芯片供应商或代工商。
而随着马斯克连续2条的回应,事实的原貌开始真正浮出水面。第一条是,马斯克宣布FSD马上又要迎来重大更新,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能力将用在新的V13.2版本上。第二条是,马斯克回应了解散Dojo一事,
而随着马斯克的正式回应,事实的真相也开始浮出水面。
2条消息看似不太相关,但其实联系紧密,结合特斯拉全球的销量表现一降再降,结合马斯克说自己对特斯拉的掌控并不稳固。他已经公开几次透露过,自己要在业绩上发力。而如果看懂了这些,特斯拉要做的就是,在下一轮的技术竞赛里赢得优势,换取销量。
当然,这样的技术竞争是真竞争,而不是眼前冲在流量顶端的-极限续航或者智驾辅助测试。当各种测试风起云涌之后,又有了各种机构对其的点评,极限测试能够带来的意义只有某些参考,但本质上最大的卖点是信息差。
错误的信息,在不断传递。在很多报道中,马斯克6年时间投入12亿美元的Dojo超级计算机要结束。
但砍掉Dojo团队,砍掉的并不是超算中心,而是停止超算芯片的研发,也就是Dojo3。
而经过马斯克直接下场的辟谣,最早外媒所说的,特斯拉超算中心后续将依靠外部伙伴如英伟达等,并不成立。马斯克的最新做法是,一鱼两吃,接下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逻辑推理芯片的研发,包括AI5和AI6。
这之中,AI芯片可以同时配备在车上,也就是特斯拉车主都很期待,未来的HW5.0和HW6.0。而同时,这一芯片也能以集成在大主板的模式上,实现Dojo3的效果。当然,有一个前提是,马斯克放出的豪言确实是失败了,Dojo1自研芯片量产出现了大问题,算力被严重浪费、成本高昂、良品率极低,对上英伟达完全不是对手。而且,量产进度也不足预期,直到2023年才使用。今年,Dojo2芯片推出,性能不达预期,而且也无法带动特斯拉HW4.0的硬件数据处理需求。
马斯克曾经在FSD上放过非常多的豪言壮语,比如百万辆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比如FSD的无人驾驶等等,但都因为自己之前的计划失败,现在不得不更换路线。
而马斯克最初的计划是,自研Dojo芯片,形成全世界算力最高的计算中心之一,给到362 TFLOPS的GPU算力。有了这些之后,所有在路面上行驶的特斯拉汽车,不论老款车型上的HW3.0,还是2024年所有新车上搭载的HW4.0,它们在全世界奔跑的过程中,形成海量的真实数据,都能被Dojo超级计算机进行标注以及训练。
这是典型的力大砖飞,当然,其他车企也难以辅助。毕竟,马斯克富可敌国,只有他能给到这样的算力计划,也毕竟,FSD在全球范围的应用数量、技术迭代速度、新技术应用都是最好。譬如,端到端、大模型、纯视觉等等理念,都是特斯拉先行,一众车企跟随。
而特斯拉之后会是如何?本质上是,降本、提升效率两件事。降本包括,着重研发AI5和AI6芯片之后,将大幅度完成智驾辅助或者自动驾驶的成本下探。就在今年7月,我们专门采访过头部芯片公司的工程团队,很多中国车企目前都在推进自研芯片,但谈及降本的话题,存在着一个悖论。
如果规模不够,无法完成有效降本,好处只能是,开发更敏捷效率更高,不会再因为深度绑定英伟达,它开发失误的影响。
截止2025年4月,特斯拉HW3.0出货量超800万,HW4.0的出货量预计超过1000万。而对比来看,小鹏的图灵、蔚来的神玑、理想的舒马赫,做到这样的量级并非没有机会,但仅以当前年销量30万辆左右,其实无法准确预测。而足够的规模化,足够的算力,眼前其实只有华为做得到。
另外,除了芯片类似于大众MQB的通用化之外,特斯拉还进一步给到了降本的新玩法。Dojo不再进行对实际数据的大量标注和强化训练,而是使用生成的虚拟数据进行强化训练。至于这样能达到什么效果?不久前理想i8的发布会上写的挺清楚,节省了9个月的测试时间,同时节省了数亿元人民币的测试成本。
也就是说,马斯克一系列的新操作,开始放弃之前的偏执。融合了中国科技公司和自己本身的优势,实现效率最大化,成本尽可能的降低。
不过,马斯克做的不止是这一件事,马上廉价版Model Y将在2025年年内上市,很可能下探到15万元的价格。特斯拉也在追求动力电池回收降低成本等等,比如2024年回收的废料,足够生产2.1万辆Model Y入门版的电池。而在一系列的新动作之后,资本市场也是给到了信心,在销量下滑的同时,特斯拉的股价又涨起来了。
而对于马斯克来说,他更专注的其实还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下一轮竞争。
进入2025年至今,特斯拉遭遇了自2015年来最严重的销量下滑。连续2个季度,出现两位数的同比下滑,在欧盟单月同比下滑最大超过40%,在美国大本营加州,市场份额从1年前的55.5%下滑到43.9%。
整个全球市场里,只有中国的下滑速度最慢,但最新的7月销量里,6月刚刚回暖的趋势又被终结,又一次回到下滑8.4%。
当然,一切不止于此,特斯拉接下来还要面对中国车市的洗牌之战,从8月末到12月,将开始长达4个月左右的智驾辅助决战。与之前的判断不同,眼前的智驾洗牌之战并非关于上半年喊的特别火热的L3级自动驾驶,而是在L2级辅助驾驶里,就能完成新的排名,且落后的车企很难追赶头部车企。
从特斯拉的最新动作来看,它的很多最新举动,都是为了保持智能驾驶方面的认知和技术优势。然后,在中国市场里,等待最终的批复通过。而从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的表达来看,他已经不再激进的敢于表述2025年一定会在中国市场登录。
在不久前公布FSD V13.2版本时,他对于技术的描述依然信心十足,比如参数量将增加10倍,但对于引入欧洲和中国的时间却不再言之凿凿。另外再结合上一系列其他的变化,2025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纯电动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再比如,特斯拉最近在工信部申报的Model 3和Model Y分别都做到了同级别里的续航王,但真正的价格出炉时,不到200公里的续航提升,价格却上涨了超2万元,被多数消费者看似没有诚意。
它的技术底牌,很显然只剩下FSD一张牌,后续是系统降价也好,是整车降价也好,都不容有失。而将从9月开始的智驾决战,将是对特斯拉期货技术的进一步大考。
在今年上半年,汽车业内一直认为9月份开始,随着华为乾崑ADS4的推出,会很快进入到L3级自动驾驶商用方案的PK。谁能做到系统开启时,车速尽可能接近高速限速的120km/h,谁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体验,谁就有了L3级自动驾驶话语权。
但,随着理想i8的上市,它将成为第一个首发VLA大模型的车企。按照2025年上半年的说法,这套系统,将让理想汽车实现L3级自动驾驶。8月20日,新车将要开启交付,VLA会处于同期开始交付。
而从目前的少部分试驾车身上,已经可以体验到和正式版本差别不大的内部版本。理想的VLA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车机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开始真正的看懂了路,再去进行具体的执行。
比如,现阶段的所有主流车企智驾系统有一个常见场景是,车辆前方要汇入匝道时,都在使用规则化的策略。车辆会在距离匝道1.5到2公里的距离时,开始汇入右侧车道。原因很好理解,为了避免遭遇拥堵,车辆无法汇入匝道,所以车企都提前进行了判断,写出了一个相对稳妥又简单的解决方案。
但,在最新的VLA上,因为有了比VLM明显更强的推理和预测能力。车辆首先会分析当前的交通状况,如果不拥堵,就会临近,寻找最高效率再进行变道。而如果是拥堵,就会提前进行排队。
简言之,车辆能更好的真实理解路况,而汇入匝道只是场景之一。发布会上理想所演示的,通过语音来引导车辆的行驶,“往右拐”这些,本质上也是建立在VLA能够充分理解路况的基础上。华为的乾崑ADS4,它其实技术逻辑也是同理,WEWA架构,云端是世界模型引擎,车端是世界行为模型。
会产生海量的Corner case,对极端场景进行训练。所以,大概率今年9月会进行发布,今年年内会进行首批应用。因为,WEWA的底层数据基座需要巨量的数据训练,这之中需要的硬性时间是不可避开的。
那么,以此逻辑再来看特斯拉最新的行为。核心其实是,开始弱化云端训练能力,开始强化本地的推理能力。实际上,这不仅仅是目前的技术主流,特斯拉因为数据不能出海进行训练,这也是相应的最佳解决方案。
而至于为什么说,这会是智驾的决战。因为端到端和VLA之间,有着过大的代差。硬性训练的时间很难进行跨越,而对于目前业内正在依托Momenta、元戎启行等供应商的车企来说,当前的项目进度仍在一段式端到端,世界模型或大语言模型等,距离车企抢先自研,有着深度代差。而这之中,还要考虑极氪9X所带来的浩瀚方案,其也带有L3级自动驾驶方案。
这种技术竞争的势态,让我下意识的想到了最新最火的热点。
很多关于汽车的极限测试,颇有些刻舟求剑的意味。毕竟,用对传统汽车的测试方式,测试最新技术可进化升级的产品,维度上是不够统一的。
换个角度来看,AI时代的输赢,本质上拼的是时机和效率。要么有先发的技术或者产品定义,再配合上不错的效率,就能在细分市场里有独特性。要么,就像华为或者特斯拉那样,在效率上领先。
- 上一篇:大主播集体出海捞钱
- 下一篇:痛心!珠海一男子山中失踪两天后已找到!亲友曝情况不好?